“我家房子焕然一新,就像人穿上新衣,变靓了。”说起自家房屋面貌变化,村民杜有为心情舒畅,“我们村民是农房改造的最大受益者。”
他所在的清远连州市西岸镇石兰村,启动农房风貌提升改造,通过农户出资30%、政府奖补解决70%的创新方式,让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破解了曾经“干部干、群众看”的乡村建设困局。原本裸露的红砖外墙被粉刷成明黄色,房屋轮廓和围墙则描上蓝灰色线条,与周边的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平添一抹清新与舒适。
粤北大地,得益的何止一户,蝶变的何止一村。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来,清远累计五级梯度创建和美乡村12247个,占总村数85.37%,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2.3万栋。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建设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27条,辐射带动农户约92万人。
作为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唯有人人参与,方能处处蝶变。清远始终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突出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探索和推广“政府包工、群众包料”等多种模式,广泛联动优秀农业产业带头人,进一步推动千家万户齐动手、荒地旧屋谋产业、乡村振兴无闲人,群众“当主角”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奏曲”。
干群合力干
事前举举手、事中动动手、事后拍拍手
“屋靓了、村美了,最‘着数’(意为:得益)的是我们自己啊,必须支持!”清城区凤城街道沙田社区沙垯岭村的“90后”卢海健还记得,去年6月得知村中召集村民讨论美丽乡村建设事宜,忙完后特地从广州赶回村,抓住大会的“尾巴”投上自己的“赞成票”。
如今,沙垯岭村房屋美观、巷道平整、绿荫舒适:一座座原本红砖裸露的房子贴上灰白色的瓷砖,村旁20余亩空地铺设草坪打造田园休闲型营地;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光伏篮球场、光伏停车场、光伏文化长廊,实现棚上发电、棚下休闲运动及停车充电。
清远沙垯岭村一座座原本红砖裸露的房子被贴上灰白色的瓷砖,村旁20余亩空地也被打造成田园休闲型营地。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清远沙垯岭村的闲置土地被有效利用建设成光伏篮球场。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全村一共完成45间房屋外立面改造,村民购买瓷片,剩下的水泥、沙子、施工全部都由街办找施工队解决,每户平均只需承担一万元出头,对比自己去干每户能省不少钱。”沙垯岭村小组长卢国新介绍,一开始,也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愿改甚至有对抗情绪,他一户户上门讲解沟通,用美好前景感召群众,获得了绝大部分村民的支持。
个别村民愿意进行外墙改造,但一时间拿不出改造的钱,该怎么办?早年在广州番禺创业有成的卢国新挺身而出:“我先借给你们!”最终,卢国新先行垫支了13万元,还主动提供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在他的带动下,村民自觉腾退破旧泥砖房44间,盘活旧村庄闲置土地150多亩,卢沛均、卢海健等多位村民主动参与施工。
“现在村子更漂亮了,停车方便,空气清新,平时带娃打球、散步非常开心。”卢海健说,村里那么美,过来村中租房的人越来越多,自家一楼很快就租出去了,增加了收入。
像沙垯岭村干群合力这样的动人故事在清远比比皆是。
佛冈县迳头镇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明确了灰瓦白墙客家风格,实现群众意愿、乡土特色、规划统一、功能适用相结合,91户农户主动参与共建,“村民出瓷片、政府帮施工”,改造农房约2.7万平方米,实现农房治理旧貌换新颜。
阳山县杨梅镇干部、党员、人大代表、网格员齐上阵,以“夜访走访”“田间小谈”“有事坐在树下说”等形式,1000余次逐户上门宣传农房改造的政策和益处,引导村民观念由“政府要我改”转变为“我要主动改”,带动群众参与到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全过程。
和美愿景群众知、乡村建设村民干。
清远创新“大榕树下的小讲堂”“街角小讲堂”等宣讲机制,将“百千万工程”的大政策、好愿景、新方向,通过“家常话、体己话”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清远多措并举,引导群众“事前举举手、事中动动手、事后拍拍手”,变“干部干、群众看”为“一起想、主动干”。
清远培育“乡村工匠”超1000名,以镇村为单位,设立强村公司,组建163支喷涂分队开展施工,带动群众自己动手改造家乡,实现风貌提升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村民经济收入,全面增强群众参与主体意识。
清远培育“乡村工匠”超1000名,带动群众自己动手改造家乡。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老板带着干
破解乡村产业项目建设痛点、难点、堵点
在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东社村,连片的农业大棚内番茄“种出了花”,红的、黄的、绿的、大的、小的……各式各样的番茄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村民们每天都忙着将番茄分拣、装车,发往珠三角地区。
“我们目前以种植番茄、青瓜、南瓜等茄果类蔬菜为主,是最适合联农带农让农户去种的,一年四季用工基本不停。”广东粤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于洪江说。
这位来自山东寿光的创业者,推动粤好农业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规划占地1000亩,全部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优质无公害绿色水果、蔬菜约200万斤,产值根据菜价约2000万—300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就业约200-300人,带动村民增收约1000万元。
自他来到东社村后,助力当地理顺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完善农田周边排水灌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土地流转整合和闲置地整治,助力村庄农田实现由“零散”向“连片”的转变;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理念,助力东社村建成连片的农业温室大棚,切实解决产业项目建设的痛点、难点、堵点。
“我们公司提供种苗培育定制、种植技术指导、产品统一销售等农业产业链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回乡创业,并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群众增产增收。”于洪江介绍,“现在村中产业红红火火,我们每天用工30人左右,还缺人呢。”
清远始终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创新探索优秀农业产业带头人发展联结机制,一大批优秀农业产业带头人在团结带动农村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上大显身手。
返乡“90后”创业青年曾华彬创建连州市红满天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3500万元发展花卉产业,以连片流转承包土地的方式,每亩600元承包经营连州市东陂镇西塘村300亩农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2万元,并直接带动120余名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
清远还创新绿化美化利益分享机制,推行“品牌林”“企业路”冠名等举措,推动“谁种谁冠名”,对认种路段、主题林等根据规定给予冠名授牌。按照“谁种植、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农户房前屋后种树扩绿、主动管护、享受权益。同时,广泛动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热心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绿化,按照“谁捐谁优惠”的原则,为捐赠企业、社会团体给予抵扣税,激发认捐认种积极性。
2024年清远全市累计发动超24万人参与县镇村绿化,县镇村绿化完成植树超151万株、完成种植计划的158%。
清远全面推进乡村运营,大力开展乡村CEO人才培养,遴选确定乡村运营村253个,建立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2.2万个,以集体运营、个人运营、委托运营、联合运营等模式,带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运营,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目前,清远实施乡村运营项目1147个,项目资金18亿元,吸引返乡人员超6000人,带动农户8.6万人。
群众主动干
创新激励互促机制,奖补、成效、榜样激励多管齐下
之前,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边角村村民唐智勇的房子建好10年了,因为手头不宽裕,所以房子从里到外都没有装修过,他也一度为此苦恼。但如今,经过真石漆喷涂改造,再点缀上瑶族风情图案,他的房屋焕然一新。
“多亏了政府好政策,让我的家变靓了,我今后会努力多赚点钱,把房子内部也装修一下,让里外都一样好看。”唐智勇说。
改自家房子、美全村风貌,一系列创新激励机制的推出,让村民多年来想干而未干的农房风貌改造,迎来破局的契机。
清远印发《清远市发动基层群众全民参与“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实施乡村亮诺践诺、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绿化提质、基层治理优化、热心人士回馈桑梓等六大行动,建立“自下而上”梳理重点工作和“自上百下”保障激励机制,充分激活村、组一级主动性、创造性。
在连南,政府按每户最高2.5万元的奖补标准,激励600多户群众主动参与农房改造,并通过聘请屋主当“小工”以及提供饭餐等方式,改造成本再节约36元/㎡。
如连南大坪镇大古坳村的村民唐关保三,他家房子共三层,扣除最高财政激励的2.5万元,还需要自己支付2400多元,但这笔费用均已免除。
原来,建设方用了他家房屋的一层来存放建设材料和做员工宿舍,他家里的冰箱也免费供建设方使用,还时不时送些自己种的蔬菜给工人吃。
除连南外,清远各地也纷纷探索以奖促干、以奖增效,撬动群众资金参与投入到风貌提升等“百千万工程”工作中,一系列激励互促机制让村民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在英德市黄花镇,通过按县、镇、村“1:1:1”比例出资,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截至去年底,全镇12个村(社区)共196个自然村参与该项机制,村小组、村民自筹长效管护资金56.0244万元,覆盖率为81.37%。
在连州市西岸镇,推广“农户承担30%、政府补贴70%”和“群众供材、政府施工”2种风貌提升群众可选择的模式,发动镇村两级党员志愿者开展专题调研,同时组织召开代表大会、座谈会、动员会等加强沟通交流,2024年,通过党政群合力成功改造农房外立面400余栋,推动乡村风貌换新颜。
除了奖补激励,清远还构建“百千万工程”宣传矩阵,用榜样激励群众。通过广泛宣传优秀村干部、热心群众先进事迹和镇村实施“百千万工程”可喜变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干劲。
在清城区田龙社区,干部带头腾出闲置宅基地,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植绿造景,村民看到可喜变化后,自愿捐砖赠瓦建设“四小园”11个超1500平方米。
在清城区田龙社区,干部带头腾出闲置宅基地,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植绿造景,村民看到可喜变化后,自愿捐砖赠瓦建设“四小园”11个超1500平方米。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清远全市各村全面推行“积分制”,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管护,让群众参与到产业类项目运营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维护中。
清远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清远市将坚持发动群众作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扩大群众参与面、提升参与度,持续以资金、人才、技术等为支撑,开展多样化的政群共建探索实践,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推动全市“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结出丰硕成果。
速读
清远市发动群众全员参与“百千万工程”创新机制
一、坚持用美好前景感召群众,激活群众参与“三大动力”
1.以党建引领凝聚干群齐上动力
2.以美丽变化激发群众主动作为动力
3.以学习互促厚植全员参与动力
二、坚持用共同利益联结群众,构建多方共赢“三大机制”
1.创新优秀农业产业带头人发展联结机制
2.创新风貌提升激励互促机制
3.创新绿化美化利益分享机制
三、坚持用榜样力量激励群众,强化示范引领“三大方式”
1.抓实村、村小组一级责任,用实事激励群众
2.全面推进乡村运营,用成效激励群众
3.构建“百千万工程”宣传矩阵,用榜样激励群众
南方+记者 陈国飞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