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是中国最大的菠萝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35万亩,年产菠萝约70万吨,素有“中国菠萝之乡”的美誉。徐闻菠萝虽为当地“致富果”,但也存在栽培品种单一、现代化技术缺乏及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与当地政府制定“双百行动”工作方案,组建菠萝团队,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联合广东农垦红星农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农场)共同推进徐闻县菠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鉴于徐闻菠萝90%以上为巴厘品种,存在结构单一、产期集中等问题,在红星农场基地,菠萝团队建成近50亩的品种评比试验示范区,先后引进20多个优质菠萝新品种,包括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西瓜凤梨”“金钻菠萝”“粤甜”等,旨在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有机栽培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徐闻菠萝产业频受台风、干旱、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加重黑心病、水心病等病害困扰,农户损失较大。为此,本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亚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菠萝专家开展技术指导,针对灾后菠萝园恢复生产及提质增效技术提出科学建议,并重点围绕黑心病、水心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开展工作,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用药及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害损失,保障菠萝品质。红星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南亚所等单位合作,建立长期技术帮扶机制。
为加快菠萝成果转化及应用性人才培育,在湛江市及徐闻县科学技术协会精心组织下,广东海洋大学初步在菠萝的海建设徐闻菠萝科技小院,就菠萝先进管理技术,产业升级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展开工作。红星农场博物馆展示了农场历史,弘扬着农耕文化,在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菠萝团队联合信息工程专业共同研究菠萝机械采摘识别技术,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荣获省级二等奖。田间机械化作业研究将有助于菠萝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方向大力发展。
南方+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杨转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