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找工作要坐车去城区,现在村头小驿站就能刷岗位、学技能!”在化州市南盛街道谢村,村民黄姨通过“就业微驿站”的零工信息墙顺利找到了建材厂的工作,十分欣喜。
近日,随着化州368个村居最后一个“就业微驿站”建成投入使用,当地率先实现就业服务网络全域覆盖,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家门口就业”成为新常态。
据化州市人社局介绍,目前化州搭建起“市级驿站+镇级驿站+村居微驿站”三级架构,建成1个市级就业驿站、1个镇级就业驿站及368个村级就业微驿站,形成“城乡一体、数据互通”的就业服务生态。
就业驿站打破传统服务模式,推出“一站式”服务,除了实时更新岗位信息,站内还配备就业服务专员,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咨询等服务。针对企业用工需求,驿站提供招聘信息发布、人才对接等服务,实现求职者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便捷的就业服务同时延伸到线上。化州推动就业驿站与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开发了专属的就业服务小程序,群众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岗位信息、投递简历、咨询问题。线上平台与就业服务驿站数据实时互通,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处理线上申请,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
针对农村大龄劳动力、脱贫户等群体,就业驿站定期举办就业政策宣讲会、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将政策和技能送到群众身边。如石湾街道依托“就业微驿站”对接当地手套加工厂和家具厂,创新打造“妈妈工坊”灵活就业项目,已帮助82名妇女实现“接送孩子不误工”。据悉,今年来,村级“就业微驿站”已累计开展20余场“驿站夜话”“田间课堂”等服务活动,促成200余人就业,其中45岁以上群体占比63%。
“‘就业微驿站’既要当信息中转站,更要成为技能加油站。”化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加强与各镇(街道)对接联系,整合农业合作社、职业院校等资源,在村级“就业微驿站”增设“乡村振兴技能角”,预计年内开展电商直播、现代农业技术等培训50场次,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培育本土化人才。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陈万琼 董天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