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真奇妙:螳臂当车为哪般?

广东第二课堂
+订阅

螳螂挡大车

文/黄俏燕

在老树桩比武场,一只大螳螂击败了十只小螳螂,被尊为“螳螂大王”。

它雄赳赳,气昂昂,走到大路上,放声高唱:

我是螳螂,

我是大王!

我有大力,

我有巨齿,

我要打败你!

迎面走来一只屎壳郎,屎壳郎见它气势汹汹,十分害怕,赶紧向它投降,避让到一旁,叫它“大王”。

螳螂趾高气扬,继续向前。

迎面走来一只蟑螂,蟑螂见它凶相毕露,不敢惹它,赶紧向它投降,避让到一旁,叫它“大王”。

螳螂趾高气扬,继续向前。

迎面来了一辆大车,螳螂跳到大车面前,高声呼叫:“大车,向我投降,叫我‘大王’!”

大车停下来,对它说:“小虫,别开玩笑,快走开。”

螳螂挥舞着它那长满锯齿的手臂,挡住车轮,放声高唱:

我是螳螂,

我是大王!

我有大力,

我有巨齿,

我要打败你!

大车生气了,说:“你不走是吧?那我走了。”

大车的车轮滚滚向前,螳螂立即倒在地上,被压扁了。

这就是“螳臂挡(当)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正确地估量自己的实力,凡事量力而行。如果不自量力,向实力远胜于自己的强者挑战,就会像螳螂一样下场悲惨。

“车”字的汉字演变

“车”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它是一个象形字,其字形恰似古代车的简笔画:你瞧,车厢、车辕和两个车轮俱全,惟妙惟肖。因此,遇上甲骨文的“车”字,我们很容易就能辨识出来。

金文沿袭甲骨文,富有图画性,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后来广泛使用的“車”的简化字形。小篆延续金文,确定为“車”的字形。隶书继承小篆,字形统一为“車”,楷体则进一步规整字形。

现代汉字简化后,繁体“車”简写作“车”。

该字演变从整车轮廓简化为车轮特征,车轮形状亦由圆转方。从“车”字的变化,我们能够窥见汉字的演变,这是一个由繁转简的过程,有利于文字的书写和传播。


来源:《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25年4月刊

编辑:陈土宏  插图:萝卜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