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质押当真可以实现“零成本”赚大钱?其背后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应该如何防范此类骗局?近日,英德法院审理了一起租车质押诈骗案件。
【基本案情】
张某因欠他人债务无法偿还,与阿华(另案处理)合谋,两人于2024年6月到一汽车租赁公司,由阿华提供租车费用,以张某的名义租赁了一辆豪华轿车,并制作了虚假的行驶证。随后张某将车辆质押给沈某,用于向沈某借款10万元。借款到手后,张某将钱用于支付租车费用、偿还其他个人债务、消费等。一段时间后,汽车租赁公司因张某断供租车费用,通过车辆定位系统找到涉案车辆,告知要将车辆收回,致使案发。
【裁判结果】
英德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责令张某退赔沈某经济损失人民币八万余元。
【法官说法】
租车质押看似是“零成本”轻松赚钱的法子,实则是将租来的车辆非法变现,当事人最终往往陷入人财两空、锒铛入狱的境地。因此,法官提醒广大群众切勿抱侥幸心理,为解一时的债务或图一时之利,铤而走险,跨越法律的红线。
作为汽车租赁公司,对于长期租赁或价值较高的车辆,应对承租人的身份及收入等信息进行核实了解并要求提供担保人或缴纳一定的押金,以及对车辆安装相应防丢系统,做好相应的车辆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车辆状态。作为像沈某这样的承接质押车辆的一方,应核实车辆权属,查验行驶证、车辆是否有签属过租赁合同,避免接受来源不明车辆,降低被骗风险,如发现被骗,立即报警,保留好双方签署的合同,以及转账记录等相关材料。
南方+记者 邓文燕
通讯员 谢秋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