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中如何出彩?生源普通,又应该怎么找到学生的长处,进而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在博罗综合高级中学,这些问题被逐一回应。面对相对薄弱的生源结构,该校依然在高考中,交出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满意答卷。
在这所年轻的学校里,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不再是口号,而是渗透在每一堂课、每一份教案之中。从入学第一天起,博罗综合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就被纳入一套系统的成长规划中——有导师一对一指导,有分层教学、有专业辅导,也有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提分系统。
完善的培养体系背后,是校长庞振全38年教育一线的观察与思考。“教育的起点不设限,来到学校的学生,我们都要让他们都有成才、出彩的机会。”庞振全说。
帮助学业规划:让每一个学子出彩
不久前,博罗综合高级中学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校园盛事——成人礼。活动当天,学生们身着盛装,戏曲社、文学社、英语话剧社等各个社团纷纷行动起来,不少家长走进校园,用手机记录下这场精彩的校园文化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学校领导带领教师队伍,与学生们一同走过“成才门”。“博罗综高的办学理念,就是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学子出彩。”如同庞振全所言,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激发出自身的潜力。
事实上,在惠州的所有高中里,博罗综合高级中学绝对算不上“老”。也正是因为年轻,依托榕城中学深厚的教学底蕴,自2020年建校开始,庞振全带领博罗综合高级中学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推行文化素养、特长发展并蒂莲开的育人战略,创建市级一流、省级示范南粤名校。
之所以强调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实则源于庞振全的教学经历。“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很高,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学校所在的位置和生源结构,庞振全坦言,“重要的是方法,要给学生们信心、目标和适合的土壤,他们的成长潜力是惊人的。”
围绕这一目标,在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学生一入学,便会进行一场个性测试。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副校长徐闯介绍,学校会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初步了解,并帮助进行学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徐闯表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能够发现他们的潜能,“也许学生在学业方面有短板,但在其他技能上有长处,毕业之后,也能立足社会。”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路径,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开设精英班、成功教育班、素质特色班。“通过分层和分类,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成长路线,逐步建立起学习信心。”徐闯说。
针对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博罗综合高级中学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该校在美术、传媒、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等方向都设有特长加强班,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学习与选科规划。在外语教学方面,除了传统的英语,该校还设有18个日语班与8个俄语班,成为英语基础较弱学生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学校的努力,家长们也都看在眼里。如今,在徐闯的手机里,时常能收到不少教师转发来的家长感谢信。每次看到家长的留言,他都会认真读完,有时还会截图保存,“只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家长是能感受到的。”徐闯说。
相比外部声音对学校的评价,庞振全更关注的,是学生在这里是否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教育不是让所有人都走同一条路,而是让每个人走好自己的那条”,庞振全说,“有人走得快,有人慢一些,但重要的是能一直走下去。”
实施分层教学:助力3年个性化成长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加工”能力。对民办学校而言,在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学校是否具备将“低进”转化为“高出”“优出”的能力,成为评价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去年的高考中,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加工能力再次凸显,交出了一份颇具说服力的答卷——2024届考生里,本科上线424人,比2023年增加71人,学生出口成绩与入口相比,本科上线完成率达到150%,位列惠州公民办学校前列。其中,中考成绩500分以下的学生中有279人高考过了本科线,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此外,自首届高考以来,博罗综合高级中学连续获得市、县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即使身在昏暗的山谷,也依然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庞振全这样形容学生的成长,他介绍,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实行“成功教育”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所谓“成功教育”,是强调“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在学生入学后,学校便启动为期3年的个性化成长规划,庞振全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实行“导师制”,给每名高一新生都配备一位导师,建立成长档案,从学习进展到心理状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设定阶段性目标。
成绩分析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每次考试结束后,学校会从年级、学科、班级以及学生个人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标出各学科的提分点和薄弱项,并在此基础上,区分出“尖子临界生”“特控临界生”“本科临界生”“公办专科临界生”等不同类别的学生,相对应地进行“集培”和“散培”。
“集培”指的是每周安排约2次集中辅导,“散培”则是每天都会进行的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对临界生,我们希望他们都能往上跳一跳,够到更高的地方。”庞振全介绍,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学校在建校初期就准备好了多功能教室,包括独立教室、小型实验室、谈话室等,为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创造了基础条件。
在日常课堂中,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实行“学习成长共同体”的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组长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带动组员在讨论、互帮、对比中不断进步。同时,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实行分层策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侧重打牢基本功,“必须让优秀的学生吃饱,让基础的学生吃好。”庞振全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引进了智能中高考系统。庞振全介绍,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科薄弱点,自动匹配适合的高考试题进行个性化训练,实现从“全面辅导”到“精准提分”。目前,这套AI系统已在高三部分班级试点,覆盖特控临界生、本科临界生和一部分公办专科临界生。
“学生在入校时的成绩实际上是参差不齐的,但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有成功的潜能,也有取得多方面成功的可能。”庞振全说。
开展名校合作:师资力量成为教学底气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一支有活力、有经验、懂得创新的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课堂的质量,也关乎着学生的未来。
“从入口处,就要精挑细选。”庞振全透露,每一位新老师,都需要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思路,“要理解‘成功教育’和‘分层教学’的操作逻辑,也要清楚自己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角色。”
为此,从新老师报到的第1天起,学校要至少开展为期1个月的培训。副校长黄战科连续几年都担任新教师的“教练”,在培训期间,他带领新教师把高一的课程内容逐课打磨完,“不是简单的讲授,而是要对课堂每一个环节进行拆解、重组。”黄战科说。
如今,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结构。年轻教师的到来为课堂注入活力,而有经验的老教师则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和智慧,每一层级的老师,都有清晰的职责分工和成长路径,共同构成了学校稳固的教学力量。
但教学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学校施行“四轮驱动管理”,年级管理团队、班主任、备课组、学生四个“轮子”协同运转,确保教学步调一致、方向明确。此外,庞振全还要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以及所有的带班老师都住在学校,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学生。
在教学督导上,博罗综合高级中学的要求同样严苛。庞振全介绍,教导处每周都要对教案进行检查,每月集中评比,实行听课、评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评课中,庞振全要求评课老师必须提出3项不足,在他看来,教学评价不是为了表扬,而是为了改进,“反思比肯定更有意义。”
为了应对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老师们不仅需要“走出去”,学校还常常将各科名师“请进来”。据介绍,博罗综合高级中学与江西省金太阳教育保持长期合作,同时与衡水中学、石家庄精英中学、广东省实中、华附等名校保持交流互动,借助榕城中学等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了教材、教研、教辅、试卷“四个同步”,专家来学校开讲座,为教师提供第一手的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内容和质量上与名校齐步走。
目前,学校已拥有326名专任教师,这支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底气所在。其中,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5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目前,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已着手开展今年的招生工作。为了吸引更优质的生源,庞振全表示,今年学校新增了公办招生名额,将实施新的招生方案:在公办招生上,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助,并给予一定额度的生活补助。针对成绩达标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则采取学费减免的方式,减轻家庭负担。此外,学校继续保留一定比例的特长生招生名额,设置差异化的录取标准,用于吸纳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具备潜力的学生。
“希望能为博罗、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庞振全坦言,这既是目标,也是一份承诺。
撰文:张国威 梅琦
图片:博罗综合高级中学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