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成功救治一名因蜜蜂蜇伤引发冠状动脉痉挛的罕见病例,引发对“过敏性心肌损伤”的关注。日前,68岁女性患者吴女士(化名)在户外活动时不慎被蜜蜂蜇伤,尽管接受了抗过敏治疗,仍出现持续性呼吸不畅、颜面潮红等症状,最终因血压骤降、心电图异常被紧急送入该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
据接诊医生介绍,吴女士入院时伴有胸闷、心悸,心电图显示广泛导联ST段压低,初步诊断为过敏性心肌炎。然而,冠脉造影结果却显示其冠状动脉无狭窄、左心功能正常,这一矛盾现象引发专家组深入探讨。经综合分析,患者被确诊为Ⅰ型Kounis综合征——一种由过敏反应诱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该病源于蜜蜂毒液中的组胺、蜂毒肽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冠脉一过性痉挛,最终造成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指出,蜜蜂毒液中的多种成分可能触发人体过敏级联反应:一方面,组胺等物质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诱发冠脉痉挛;另一方面,全身性炎症反应加剧心脏代谢负担,形成双重打击。这种“过敏型心梗”虽发病率低,但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
三类人群需高度警惕。过敏体质者:对蜂毒等昆虫毒液过敏的人群,蜇伤后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血管功能异常者风险显著升高;户外运动爱好者:频繁接触自然环境者需加强防护。
针对此类特殊病例,医生建议采取“三级预防”策略。环境防护:户外活动时远离蜂巢,避免穿着鲜艳衣物;应急处理:被蜇后立即检查并拔除毒刺,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冷敷;医疗干预: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并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
蜜蜂蜇伤引发冠脉痉挛虽然不常见,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专家呼吁,在享受自然的同时,需提升对特殊过敏反应的认知,科学防护方能守护生命安全。
文:番禺融媒记者 麦裕玲 通讯员 李思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