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潮|逐梦万亿赛道,江门开平“氢”装前进

南方+

氢能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且能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在全球绿色发展浪潮下,氢能被称作是“双碳”目标下公认的“21世纪终极能源”。2024年,新能源产业成为广东第九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氢能更是全省布局的“先手棋”。

如今,潭江之滨,这股“氢”风正徐徐而来。逐梦万亿赛道,江门开平市如何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超前谋划: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

纵观全省,不少地方都在加码布局氢能产业。在逐“氢”而行的浪潮中,开平的逆袭始于一次精准的战略卡位。

2023年底,开平市引入氢能行业领先的独角兽企业中科富海,投资超15亿元,计划打造国内首个大型低温储运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依托该项目,开平市规划了约25000亩的开平市三埠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计划总投资约68亿元。

依托中科富海的低温储运技术,开平主攻氢能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环节。这一选择让开平避开与省内其他城市的正面竞争,反而成为大湾区氢能生态的“关键拼图”。

此外,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的叠加,为这场产业革命注入加速度。

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开平的区位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同时,凭借区位优势,开平市被纳入粤西氢走廊关键节点,工业基础扎实,氢能特色应用场景丰富,具有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条件。

4月17日—18日,开平市举办为期2天的氢能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氢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应用场景开发等话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开平市氢能产业招商推介大会。

开平市氢能产业招商推介大会。

会上发布《开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开平市三埠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据介绍,开平市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布局为“一个核心基地”“两条特色产业带”和“多个应用场景”。其中,“一个核心基地”是指三埠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两条特色产业带”分别为“横贯东西的氢能应用特色产业带”“纵贯南北的氢基能源特色产业带”。

按照上述方案,开平市将建设大湾区新兴氢能特色城市,打造大湾区“储运装备特色产业集群”“绿色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和“国际氢能产业交流平台”。到2027年,示范运行各类氢燃料电池达500辆/次,本地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1000吨/年,建成加氢站5座,打造以低温储运装备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累计入驻氢能企业和机构达20家,产业链年产值达50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效益5000吨/年。

“在短短一两年间,开平的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如今已初具规模,未来有望发展成为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的关键枢纽。”中科富海董事长张彦奇表示,“我们是很有信心在这个地方把这个事情做成的。”

链式跃迁: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

作为江门氢能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开平市抢抓氢能产业风口,在技术创新、项目落地、产业链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依托中科富海在氢液化、液氢储运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开平正以氢储运装备制造为核心,构建“以氢储运为核心,并向上游制氢,下游用氢延伸”的特色氢能产业链发展格局,凝聚上下游、省内外氢能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独具特色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中科富海集团副总裁汪新表示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争取项目一期年内建成投产,同时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集聚更多氢能装备上下游企业和人才落户开平、发展开平。

4月1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氢能企业代表齐聚开平。氢能企业代表团先后到开平市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江门开平(翠山湖)产业园等处,深入项目现场调研开平营商环境、氢能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情况,探讨氢能产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氢能企业代表齐聚开平。 受访者供图

来自全国各地的氢能企业代表齐聚开平。 受访者供图

“我们致力于开创未来,氢能作为终极新兴能源,其需求量具备极为广阔的提升空间。中科富海在开平成功落地,这标志着开平在氢能领域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珈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勇说道,“希望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能更多地关注开平,深入实地考察,积极将投资项目落地于此。”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主任孙逸君则认为:“氢能是一个新兴的前沿产业,能够与开平市的传统工业、农业等基础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带动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他表示,后续将密切关注开平的氢能产业发展,为氢能产业链的建设贡献力量。

竞速“氢”赛道,“链”出新机遇。在氢能产业发展招商推介大会上,开平市氢源保障项目、开平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项目、开平市氢能冷链物流推广应用项目、开平市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开平市风电制加氢一体站建设项目5个氢能领域的重磅项目落地。

目前,开平已集聚一批氢能领域优质企业,建成多个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打造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用”全链条生态,为江门乃至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提质升级: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去年6月,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启动。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涵盖广州、佛山、东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地,辐射珠三角地区,是全省水产品、生鲜肉类、果蔬冷链运输的大动脉。通过在沿线物流重要节点布局油氢站、加氢站,推进江门、茂名、湛江等地氢气就地消纳,建立“氢走廊”,破解氢气储运成本难题。其中,开平市被纳入“氢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开平作为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域与粤西地区的重要枢纽,极具优势的地理位置,在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中,开平的这一地理位置优势被充分放大。

4月18日上午,“滴,滴”——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一辆氢能冷链车在位于开平市翠山湖产业园的加氢站完成加氢后缓缓驶出,标志着江门首座加氢站——“沣开加氢站”正式投用。

江门首座加氢站在开平投用。

江门首座加氢站在开平投用。

据介绍,沣开加氢站为撬装式设计,加注能力为每天1吨,可满足40辆氢能重卡加注需求。加氢站启用后,其运营公司将分批次配套投入超50辆氢能冷链车用于粤西通往珠三角区域配送。

货车正在加氢。

货车正在加氢。

翠山湖沣开加氢站建成后,打通了珠三角至粤西的氢能输送瓶颈,发挥了其作为“氢走廊”重要节点的关键作用,加速了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生态圈的步伐,意义重大。

此举不仅有效破解了粤西片区长期存在的加氢站短缺、车辆加氢难等困局,提升了氢能运输与补给效率。同时也为“氢走廊”冷链物流高频次、长距离应用场景提供了绿色能源保障,加速了重卡、物流车等燃料电池车辆在粤港澳大湾区商业化规模化落地。

“有不少企业会担心‘有车无站’,现在我们要让氢能汽车开得出、加得上、跑得远。”开平市发改局负责人说。

据介绍,开平市还将积极推进综合能源站建设,探索风力发电制氢,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在冷链物流、旅游巴士、城市公交、政府公务车等场景应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生态圈步伐。

多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氢能技术研发、产业布局以及示范应用等多个层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氢能技术已逐步趋向成熟,即将迎来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节点。然而,目前也面临着氢价过高、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布局不完善、氢能储运技术有待突破等痛点。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广东开源氢能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联合发布“开平倡议”,呼吁业界共同携手,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动氢能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开平市将按照“一核、两带、多场景”的氢能产业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氢能资源,开发氢能应用场景,发展氢能装备制造,打造大湾区“储运装备特色产业集群”“绿色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和“国际氢能产业交流平台”,高标准建设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城市。

采写:南方+记者 申红洲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除标注外)

设计:区瑞香

通讯员 开宣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