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新周刊主办的2024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在武汉举办。此次主题是“壮阔的平凡”,可理解为“日常的生活、朴素的思考,有着远超我们想象的壮阔”。典礼揭晓了16个单项荣誉、12本年度好书。
2024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首先揭晓的是“年度博物图书”和“年度重版作品”——苏尼尔·阿姆瑞斯教授的《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与诗人黄灿然的《必要的角度(增订版)》。
学者葛兆光为“年度致敬”获得者。他主编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最早源于一档播客节目,之后他邀请20多位中青年学者共同撰稿,其成果就是三卷本的厚重之作。主要撰稿者之一段志强代为发表感言:“在这个到处脱钩的时代,有这么多人致力于讲述人类交融和文明互动的故事,这表达一种清晰的态度,那就是对于共通、共享、理解和包容的信心与坚持。”
北京大学副教授林小英将“年度社科学者”收入囊中,其著作《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呈现了中国县域教育生态图景,关切小镇做题家和县中的孩子们在今天的出路。
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凭《空山横:讲演集,关于文学关于人》被评为“年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手中都有了“言语”这把利器。“当然,我们现在还有了一个大评论家,一个大杀器,它叫‘人工智能’。”
孟凡礼凭借《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自由、政治与人性》被评为“年度译者”。在他看来,学术翻译,尤其是哲学翻译,远不只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某种意义而言,它是检验当代汉语能否胜任人类高级学问尤其是当代世界哲学表达的一个标尺。
《秦汉史讲义》的编辑李占芾获得“年度编辑”奖,表示:“一部书稿就像一块璞玉,而编辑正是琢玉的匠人。在熟识了玉的质地后,或切或磋,或琢或磨,将其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这个活儿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还好我一直在坚持。”
成庆获得“年度人文学者”奖,其《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将热门的时代情绪和佛学的玄机联结在一处,引领读者轻盈地迈过忘忧之桥。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作者刘子超获得“年度旅行文学”奖,他表示:“让更多读者触摸到世界的温度,在动荡之地照见永恒的人性”。
张楚被评为“年度作家”,他在2024年出版了小说《云落》。辽京凭借《白露春分》被评为“年度青年小说家”。刘天昭凭《变得厉害》被评为“年度诗人”。写下《逃走的人》的李颖迪,被评为“年度非虚构作者”。
“年度最具改编潜力作品”为《安南想象:交趾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怪》,其作者朱琺引用卡尔维诺的话说明想象的价值:“故事与时间一样,自有其如河水般蜿蜒的运动,或者说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无名长链;故事一次又一次,反复被编织,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新的意义。”
年度博物图书为《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年度网络文学是《十日终焉》。
按照出版时间顺序,12本2024年度好书是《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韩国电影100年》《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人性的镜子:动物伦理14讲》《满世界寻找敦煌》《猫鱼》《病非如此:一位人类学家的母女共病絮语》《空城纪》《吉普赛郊游》《灵隐》《史记今读》《正常故事》。
南方+记者 张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