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杭州西子湖遇见东莞松山湖

南方+

当杭州遇见东莞,当西子湖遇见松山湖,会掀起怎样的时代波澜?

4月19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杭州站)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东莞是承办城市。置身人声鼎沸的招聘大厅,记者深感这不仅是一次招聘活动,更是两座城的深度交流。

杭州&东莞,一东一南,一软一硬,一雅一悍,两座城气质殊异。然而,在“双循环”战略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命题下,这种差异正转化为有力的协同势能——

杭州的AI算法能否在东莞智能工厂找到终极场景?东莞“24小时打样、一周量产神话”如何反哺杭州科创雄心?浙江大学与松山湖科学城怎样梦幻联动?——这不仅关乎两座城市的协同,更暗含中国城市群从“单打冠军”迈向“航母集群”的进化密码。

答案,或许就藏在西子湖的潋滟波光与松山湖的精密齿轮之间。

招聘活动现场。

招聘活动现场。

杭州与东莞虽相隔千里,却因产业发展的互补性形成独特共振。

杭州以数字经济为引擎,东莞以制造业立市,两者“软硬结合”的协同效应,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当数字经济与硬核制造交融碰撞——

杭州是“数字之都”,东莞是“手机名城”。

杭州未来科技城。

杭州未来科技城。

华为开发者大会连续多年在东莞举办。

华为开发者大会连续多年在东莞举办。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三成,拥有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云栖小镇、未来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在人工智能领域,杭州“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领跑全国算法研发。

东莞则以“全球手机之都”闻名,华为、OPPO、vivo三大品牌扎根于此,全球每5部手机就有一部“东莞造”。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万亿,从芯片设计到整机组装,形成全链条闭环。

杭州的软件研发能力与东莞的硬件制造优势结合,可加速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落地。

当隐形冠军与场景落地优势互补——

杭州擅长“造梦”,东莞善于“圆梦”。

杭州中心城区。

杭州中心城区。

东莞中心城区。

东莞中心城区。

杭州在云计算、区块链、金融科技等领域持续突破边界,而东莞拥有34个工业大类、6万多种产品的制造能力,产业链响应速度惊人——“早上发布需求,下午打出样品,一周内量产”。

东莞的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如拓斯达、生益科技),为杭州的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东莞的智能工厂需要机器视觉技术优化生产线,杭州的AI企业可迅速提供解决方案,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量产”的闭环。

东莞企业研发的双轮足机器人“刑天” 。(张村城 摄)

东莞企业研发的双轮足机器人“刑天” 。(张村城 摄)

两座城的产业生态深度耦合,杭州的“天马行空”与东莞的“工业立市”相融互促,必将形成“1+1>2”的示范效应。

杭莞双城均为“青春之城”,人口平均年龄不足40岁。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差异化的人才需求,为两地协同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高校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杭州坐拥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每年输出大量计算机、金融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而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对研发人才、工程师的需求旺盛。

近年来,东莞加速补足高教短板,大湾区大学(筹)、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相继落地,重点培养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专业人才。两地可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匹配。

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

东莞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学(筹)。

东莞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学(筹)。

当“创新试验田”与“科创国家队”梦幻联动——

杭州是创新创业的沃土,互联网“新四军”(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催生大量独角兽;东莞则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松山湖科学城拥有全球第四台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装置等尖端设施。杭州的创业者可借助这些平台,将算法模型转化为实际产品;东莞的科研团队亦可引入杭州的互联网思维,加速技术商业化。

东莞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等科研重器。

东莞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等科研重器。

当政策引力与城市活力同频共振——

杭州以“人才码”集成住房、医疗等多项服务,东莞则推出“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提供购房补贴、创业扶持等优惠。两城均以开放姿态吸引青年:杭州的“大学生创业三年内零租金”政策,与东莞的“大学生入职奖补”形成呼应。

杭州博,东莞活。在柔性引才视阈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双城之间的高频流动,将激活创新发展“一池春水”,活化满盘棋局。

杭莞双城在自然环境与生活品质上各具特色,但均是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为人才提供多元选择。

看生态:西湖诗意与千园之城各有韵味。

杭州因西湖闻名,山水交融的景致孕育了“精致慢生活”;东莞则以“千园之城”诠释工业城市的绿色转身,拥有21个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公园总数超千个,居全国之首。杭州的“城市绿肺”西溪湿地,与东莞的松山湖生态园遥相呼应,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生态名片”。

西湖风光。

西湖风光。

松山湖风光。

松山湖风光。

品生活:文化底蕴与市井烟火共享共荣。

杭州的雅致与东莞的活力相得益彰。杭州有龙井茶香、宋韵文化,东莞则以“24小时不打烊”的市井烟火气著称:早餐的烧鹅濑粉、深夜的大排档镬气,折射出城市的温度。东莞还是“潮玩之都”和“篮球城市”,宏远男篮的“十一冠王”传奇、草莓音乐节的万人狂欢,与杭州的西湖音乐节、亚运之城标签共同塑造青春气息。

东莞城市地标潮玩LAURA 。(陈帆 摄)

东莞城市地标潮玩LAURA 。(陈帆 摄)

东莞草莓音乐节现场人气火爆。(陈帆 摄)

东莞草莓音乐节现场人气火爆。(陈帆 摄)

读愿景:工业名城与诗意栖居平衡自洽。

杭州追求“数字经济与诗意栖居”的平衡,东莞致力于从“世界工厂”向“科创中心”转型。两城的发展路径表明,高质量的城市化不仅是GDP竞赛,更是生活品质与创新活力的双重提升。未来,杭莞可借鉴彼此经验:杭州为东莞提供智慧城市管理方案,东莞为杭州输送制造业升级经验,共同书写“人产城文”融合的新篇章。

《东莞东》全国巡演北京站人气火爆。(陈栋 摄)

《东莞东》全国巡演北京站人气火爆。(陈栋 摄)

东莞记忆首开区。(叶瑞和 摄)

东莞记忆首开区。(叶瑞和 摄)

有感于招聘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东莞一位人才工作者积善余庆(笔名)诗兴大发,欣然写下《南粤揽才赴杭城》:

莞邑薪火映钱塘,

六龙腾云啸九天。

南粤风来叩门环,

潮涌西湖连湾区。


智械舞臂启新域,

黑神话卷动星躔。

湾区潮玩化锦鳞,

烧鹅香引凤凰旋。


无弦吉他奏新章,

中子擒癌写奇篇。

十万元帖安广厦,

五百金贷拓疆原。


海纳百川筑梦台,

钱江莞水共涛喧。

莫道杭城独秀木,

湾区弄潮正当时。

诚如诗句所说,当西湖烟雨遇见松山湖晨曦,杭莞双城故事不仅是地理的相遇,更是产业、人才与生态的深度共鸣。

我们期待,在“双循环”格局下,两城的差异化互补与协同创新,或将为中国城市群的竞合发展提供崭新样本。

指导:东莞市委宣传部 东莞市委组织部

联合出品:南方日报、南方+ & 浙江日报、潮新闻

策划:靳延明 石潇俊

采写:南方+记者 吴擒虎

潮新闻记者:郑信鸿

设计:孙沛川

摄影:南方+记者 龚名扬 孙俊杰 黄政正

潮新闻记者:吴煌

部分图片来自东莞图库、潮新闻资料图片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