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说|“关税大棒”之下如何闯关破局?广交会上这些企业有嘢讲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开幕。万商云集的广交会展馆内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等持续展现,不断彰显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与活力。本届广交会也吸引了众多新能源领域企业参展,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多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正通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等策略积极应对挑战。
关税承压谋转型,多元市场拓新机
东莞市德富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志永介绍,公司主营锂电池及钠离子电池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轻型动力和储能等场景。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公司对美出口比例显著下降,客户下单和交付都处于观望状态。梁志永表示,公司计划加大其他市场的开发力度,同时积极开发针对国内市场的新型产品,以应对短期困难。此外,公司还将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等措施,将关税影响降至最低。梁志永强调,“产业还将持续升级,我相信克服这个困难以后,我们国家会更加强大,我们的经济会更加强大。”
同样将目光投向多元市场的还有汽车电子领域的企业。深圳市顺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立俊表示,公司正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我们还加强了与国内芯片厂商合作,降低进口原材料依赖,确保供应链稳定。”郑立俊认为,外部压力反而促使企业“苦练内功”,“通过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我们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韧性链条闯世界,全球需求助腾飞
从零部件到整车,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展现出强大韧性。广州南沙区大湾港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经理何卓恒强调,尽管欧美市场存在贸易壁垒,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非洲等地区对中国车辆的需求日益增长。何卓恒表示,“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完善和整车质量的突破,正推动‘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市场主流选择。我们对国内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此外,上海广为实业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武传果表示,公司主要出口新能源相关产品,覆盖欧美、南美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市场。中国供应链的完善和新能源市场的广阔前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武传果介绍,“公司计划通过拓展国内市场和优化全球布局,进一步缓解关税政策带来的短期压力。”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新能源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供应链优势和积极的市场策略,正不断拓展全球多元化市场。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新能源企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璐瑶
摄制 罗渊 张琪达
剪辑 张琪达
设计 杨晨悦
校对 陈学德 赖玉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