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前两月进出口比增6.9%,民企积极开拓外贸市场

南方+

今年以来,惠州外贸保持较快增速,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外贸占比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2025年前2个月,惠州外贸进出口60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9%。但如果和去年全年15.5%的增速相比,这一数据显示出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加强研发、增强韧性、拓展新市场成为许多惠州民营企业共同的选择。

惠州港。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港。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民企成最大贸易主体

“今年前两个月,我们出口同比增长了大约9%。”惠阳源高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敏锋介绍。

源高电器是从事吊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在惠州已扎根约20年。古敏锋介绍,在一些欧美国家,吊扇常搭配空调用,它可以促进空气对流,使室温更快下降。同时,吊扇可以有很多造型设计,加上多档位灯光的调控,实际上是一款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的产品,在欧美市场较为成熟。

他介绍,公司长期保持较大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惠州靠海,除惠州港外,周边还有南沙、盐田等港口。同时,政府部门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这使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拥有不少优势,能够全力去开拓市场。

同样是专注于外贸,名博(惠州市)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以来的出口也比较平稳。该公司物流总监李季择介绍,公司主要生产沙发、床垫、床等家具,出口占90%。

 名博家居生产线。

名博家居生产线。

记者从惠州海关获悉,2024年,名博(惠州市)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怡洋超微电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三瑞电源有限公司、惠州华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外贸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海关统计,2024年惠州进出口393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此前,惠州进出口总额最高值为2014年的3600多亿元,2024年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5年前2个月,惠州民营经济较好地延续了此前的发展势头。惠州有实绩外贸的经营主体中,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进出口294.4亿元,增长16.7%,占同期惠州市进出口总值的48.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87.7亿元,增长5.3%,占比47.8%。可见,民营企业已超越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惠州最大贸易主体。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2024年惠州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同期惠州市进出口总值的46.3%,比重较2023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

持续提升的进出口比重,反映了惠州民营企业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拓展市场实现突围。根据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惠州共有企业约33.7万户,同比增长4.9%,其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可见,质和量的双双提升,使惠州民营企业进一步壮大,也奠定了民企在惠州外贸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研发拓展新市场

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惠州外贸企业不可避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危中寻机成为各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重大议题。

惠阳源高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敏锋分析,尽管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出口同比增长了9%,但这很可能和当前的复杂形势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客户存在抢先“囤货”的情况,以避免或减少可能面临的关税影响。按目前的发展形势,全年出口还是面临较大的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何化解?古敏锋介绍,公司只能通过强化竞争力去应对这些变化。这些年来,公司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和竞争对手形成产品差异化,可以说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人才队伍。接下来,公司将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持续加强研发,尽量使产品走高端化、差异化路线。同时,将大力拓展欧洲市场,尽量以国内采购来取代进口物料,缩短供应链的交付时间,控制各类成本。

名博(惠州市)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李季择也表示,在当前形势之下,公司只能通过加强产品开发,做好自己的事情,来应对外界的挑战。当然,还可以主动出击拓展客源。比如近期参加的广州家博会等展会,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惠州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与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合作,大力拓展新市场,增强企业发展的韧性。

亿纬锂能的产品展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亿纬锂能的产品展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4月10日,亿纬锂能与德国KBS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亿纬锂能将依托深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为后者提供适配欧洲物流车辆电池系统需求的21700圆柱电池解决方案。亿纬锂能表示,这不仅强化了公司欧洲本地化供应能力,而且通过技术标准互认机制,为产品进入欧洲高端工业车辆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

此前,亿纬锂能还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其中马来西亚厂已于今年2月投产运营。

胜宏科技透露,公司越南工厂已完成奠基仪式,仍在筹建阶段,公司去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德赛西威表示,加速出海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主旋律,公司西班牙智能工厂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竣工,将为扩大欧洲市场份额奠定坚实基础。

海关与金融机构强化保障

在惠州企业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拓展新市场的同时,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通过强化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融资,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坚实的保障。

近日,惠州工行联动工银亚洲和工银澳门,为某大型跨国集团香港子公司发放跨境银团贷款5.3亿元人民币,为企业“走出去”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此前,该行联动迪拜、土耳其等的境外机构,为多家企业提供中东地区投资政策解析、税收筹划等支持,并支持某企业完成2.5亿元境外并购投资款汇出。惠州某电子制造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这一跨境服务专业高效,资金池和汇率避险方案让企业海外布局无后顾之忧。

广顺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智能充电桩研发与生产。由于面临技术升级、海外仓建设、生产线扩容,公司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研发投入受限的难题。惠东中行获悉之后,在短时间内为其授信近千万元,支持该公司完成了相关核心技术的迭代研发,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

多家银行相继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既和国家持续加码支持民营企业分不开,也与惠州市日益雄厚的金融“家底”有着密切关联。据统计,2024年末,惠州市金融总量指标平稳增长,本外币存贷款继续稳住“双万亿”,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10087.25亿元,同比增长4.54%,本外币贷款余额10976.84亿元,同比增长1.79%。

金融机构在前端“输血”,海关部门在后端提供政策扶持。

惠州海关关员到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现场监管。 吴敏 摄

近日,合利(惠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批供港蔬菜,经过惠州海关的严格检验检疫后运抵香港,出现在当地的超市中。该公司是惠州主要供港蔬菜企业之一,具备“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成熟链条。

惠州海关查检二科副科长谢宝婵介绍,针对供港蔬菜“鲜、活、急”的特点,海关允许生产加工企业采用集中申报模式通关,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间,减少出口环节的重复检测,保障企业蔬菜抢“鲜”抵达香港。

合利(惠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杨家文说:“惠州海关一直积极主动帮扶公司,不仅深入田间地头普及虫害防控知识,还针对供港业务特点进一步帮助公司优化包装方式,提升运输效率。这使公司的蔬菜能够快速、安全地运抵香港,不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也让公司更有信心拓展海外市场。”2025年前两个月,该公司供港蔬菜达59批次,货值39.9万美元。

观察眼:

惠企应调整策略 打开新市场突围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情形,惠州外贸企业拓展新市场迫在眉睫。

一般情况下,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贸易规则中,各经济体会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产业链中寻找最优的分工,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事实上,包括东盟、南美等在内的多个新兴经济体,近年来都通过全球分工实现了经济发展,当前也仍然在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因此,惠州企业除了拓展欧洲市场,还可以将视野瞄准东南亚,甚至南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积极拓展新市场。

以东南亚为例,惠州地处南海之滨,具有优良的港口,往东南亚出口产品具有天然的优势。从海关部门的统计来看,东盟一直是惠州排名前几的贸易伙伴,这说明两地贸易基础良好。作为新兴经济体,东盟国家近年来发挥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而惠州是制造业大市,工业总产值在广东排第五位。因此,从产业协作的角度考虑,两地存在很大的合作潜力。

从企业层面来看,惠州一些龙头企业早已在东盟国家布局。比如,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厂于今年2月开始生产运营,这是该公司第一个海外工厂。胜宏科技越南工厂也已奠基,正在推进各项建设。这充分说明,东盟国家是惠州海外设厂、产能出口的优质目的地。

在其他地区,欧洲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中东、南美、非洲不少国家的经济同样在快速发展,为惠州以制造业产品为主的外贸进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会。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惠州企业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要练好“内功”,通过加强研发、设计,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优质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多家企业也发布了研发推进计划,希望借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市场突围。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做好的是研发和市场开拓,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则应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比如,不少惠州科技企业获得科创类的优惠贷款,或者跨境金融方面的便利,还有不少企业在出口方面享受到更优的服务,进一步降低了通关成本。无疑,这些举措都为惠州企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创造了更多条件,政、银、企的良好协同实现了多赢的效果。

采写:南方+记者 刘光明宝  通讯员 张志贤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除署名外)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