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里忘情高歌,
KTV里抢麦嘶吼,
堵车时跟着电台乱哼...
这些画面你一定不陌生。
唱歌不仅能有效帮助我们调节情绪,
还能释放压力。
那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我们开心或难过时,
都会想着唱唱歌呢?
请上麦,唱歌真的能带来快乐
唱歌是一种天然的情绪表达方式。有相关神经成像研究表明,音乐信息可通过镜像神经元链接起自我动作和动作表征,直接通达情绪情感中枢,激活情绪反应。通过唱歌,人们可以释放累积的负面情绪,如压力和焦虑,从而感到更加轻松和愉快。
唱歌时,美妙的旋律能触发脑干反射,使紧绷的神经放松,从而使剧烈波动的情绪趋于缓和。这种反射帮助人们在情绪激动时找到平衡点。
在过于严格的自律塑造下,很多人善于用话语说理,却难以通过言辞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歌唱,人的心灵还会被歌曲中熟悉的人类情绪感染。这种感染会减少理性的束缚,让我们的情绪逐渐凭借自己的声音释放,达到解压的效果。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某些歌曲与特定的、引发过难忘情绪的事件紧密相连,即使现实中没有这些事件,唱起相应歌曲也能唤起特定情绪。比如唱起《生日快乐》歌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勾起心中的快乐。
唱歌不仅能唤起回忆,还能激发想象。许多歌曲的歌词描绘了美好景象,通过旋律激活我们的触觉、味觉尤其是视觉等感觉。我们通过歌唱带动各种感觉,可以让自己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心情舒畅的场景。
唱歌时,人们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故事与歌曲同步,从而在作者创作的场景和故事中拓展自己的人生感悟,这种体验有助于增强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比如《隐形的翅膀》的歌词“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将歌唱者尚不足够笃定的自信心,形象地比喻为“隐形的翅膀”,将心中正向的力量与迷茫的自我认同分开,并把这种力量用意象确定下来,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服务。
唱歌对健康也有很多好处
唱歌的好处可不仅仅是调节情绪。
中医理论认为,声音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人体气血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当我们放声歌唱时,不仅口腔、鼻腔、胸腔等多个部位产生共鸣,全身的气血也被调动起来,支持声音的发出。这种全身性的运动,无形中促进了气血的循环,增强了身体的活力。
练习唱歌的时候,需要反复记忆歌词,既锻炼了语言功能,也能增加记忆能力。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康复学家发现,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或演奏乐器),可以帮助大脑抵御认知能力衰退的影响。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唱歌还可以锻炼呼吸系统,提高心肺功能。唱歌需要控制呼吸气息的深度和节奏,这有助于加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由于唱歌是用腹式呼吸,可以带动横膈肌上下频繁运动,相当于“体内按摩”,能有效强化心肺功能。
科学地唱,快乐地唱
快乐唱歌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建议选一些音域跨度不太大的歌,节奏慢一点、音调低一点的抒情歌曲。声嘶力竭的摇滚乐即使再擅长,也不宜开始就唱。新手村选手建议从《勇气》练级,别开局就挑战《死了都要爱》。
唱歌时我们最好舒展身体,处于站立状态,配合歌曲节奏与自己情绪的变化,在手打节拍等小幅度动作中放松体会更佳。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唱歌采取胸腹式深呼吸的方法,两手叉腰,口腔、鼻腔打开的同时吸气,感觉两肋发胀,然后保持住,再从口中缓缓呼出去,用气息保持住声音,使声音持久平稳地延长。
遇到超过自己发音能力、演唱难度很大的歌曲时,不要勉强,少飚高音。注意控制连续唱歌时间,建议唱1—2首歇一歇,让声带小憩,避免用嗓过度,饭后唱歌需等一个半小时以后进行。
唱完别喝冰饮,这样做容易使声带充血、水肿。保温杯里泡胖大海才是正确打开方式,蜂蜜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好歌唱不停,唱出好心情,
让声带振动赶走情绪阴霾。
重要的不是唱得多好,
而是给情绪一个发声的通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