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这三个“绿肺”,你去过几个?

南方+

岭南春早,绿满佛山。

佛山不仅是制造业大市,也是生态福地。佛山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在这里,生态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绿色不是点缀,而是底色。云勇林场、大南山林场、鹿洞山林场这三座林场尤其诉说着这座城市对绿的执着。

模板3椭圆虚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云勇林场

自然教育已惠及3万余人

云勇林场位于高明区明城镇,是佛山唯一的市属国有林场。广东云勇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勇林场的管辖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36%,其中省级生态公益林占97%,是佛山面积最大、森林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城市绿肺,被人民日报赞誉为“珠三角的塞罕坝”。

云勇林场始建于1958年2月,2010年底完成了全部林分改造任务,从树种单一的商业性林场成功转型为树种丰富的生态公益型林场,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多树种、多色彩、多类型、多功能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云勇林场。资料图片

一直以来,云勇林场都十分重视林地资源保护和自然教育工作。凭借自身自然资源丰富优异、强大的人才队伍、底蕴浓厚的人文资源,较为完善的自然教育基础配套设施,丰富的自然教育课程活动,云勇林场于2022年经广东省林业局认定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了“1个基地+N条线路+M套核心课程”的自然教育体系。

云勇林场深入挖掘自身历史悠久、昆虫资源丰富等优势,开发出以林场历史主题、木材主题、蝴蝶主题、动植物保护主题等自然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包括《小小护林员》《会飞的花朵》《树木的一生》等课程;同时,紧紧围绕“林场历史、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这三方面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通过森林课堂讲解、互动答疑、自然体验实践、自然游戏、自然手作课程等环节,为青少年提供自然教育。

2023年至今,云勇林场累计组织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共计60余场,累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3万余人。

小朋友们在云勇林场参观野生动物标本。  资料图片

小朋友们在云勇林场参观野生动物标本。  资料图片

模板3椭圆虚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大南山林场

多种林下经济成效初现

位于三水区的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总面积6962亩,森林覆盖率达94.6%,现存有311种动物、627种植物,被誉为“岭南物种宝库”,先后于2019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24年被评为“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先进集体”,成为展示绿美佛山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  林场供图

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  林场供图

大南山林场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与大塘镇法庭联建“森林法庭”,推动林业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实现“以法护绿保安全”。其次,开展松材线虫、薇甘菊、红火蚂等有害生物防治项目,采取无人机定期拉网式排查清除等方式,实现精准防治,维护林业生态安全。此外,在核心管护区内野生保护动物活跃点设置红外监测相机13部,定期采集分析,制作动保宣传图,提高野生动物监测力度和宣传保护力度。现已监测到白鹇、豹猫、褐翅鸦鹃、黑冠鳽、猫头鹰、凤头鹰、松雀鹰、蛇雕、领角鸮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且种群数量也呈增长态势,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大南山林场利用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优势,探索 “森林康养”“林药”“林花”“林蜂”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已种植金花茶树约400株,种植面积约15亩。同时,利用丰富的林荫优势和蜜源植物,选择合适的放蜂地点,提高放蜂技术和引蜂率,已放蜂箱20箱,目前已成功引蜂6箱。

大南山林场苗圃场是佛山市级保障性苗圃场之一,今年以来育苗32万株,已送出16.01万株用于林分优化和县镇村绿化。

模板3椭圆虚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鹿洞山林场

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交易

高明区鹿洞山林场建场近60年,经营总面积2.63万亩,生态公益林占92.4%。

鹿洞山林场积极推进产研融合,与上级科研院所(校)紧密合作,2024 年自主承担1个中央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深度参与3个省级及以上项目。开展沉香易结香品种、油橄榄、杨树等试验种植,筛选出适宜在高明区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带动高明区种植柿子树1万亩、澳洲坚果7500亩、金花茶1000亩,地区村居增收达7%。

鹿洞山林场。林场供图

在推动林业碳汇交易方面,鹿洞山林场以自身为主体开展佛山首宗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涉及面积约3000亩,核证签发10年期共计可产生约1.4万吨碳减排量,生态价值约21万元。

这一开创性举措,将鹿洞山林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佛山市乃至全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鹿洞山林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支撑地区旅游发展。联合杨和镇、文体部门、国资企业合作打造环皂幕山休闲旅游观光精华带,凭借皂幕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超38万人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为附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680万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采写:南方+记者 盛正挺 魏英

阅读更多

南方视评|绿美佛山:万亿大城的自我修炼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