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粤改行】“百千万工程”释放镇域经济潜力

粤改粤好
+订阅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十三届省委深改委第八次会议指出,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破局开路,持续激活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本周主题为“促经济”,集中展现各地围绕“百千万工程”经济领域改革,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铺就共富新图景。今天推出第五期:“百千万工程”释放镇域经济潜力。

近日,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了《广东镇域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评出100个综合发展力水平较高的镇域(下称“百强镇”)。

从全省来看,东莞市虎门镇、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中山市小榄镇、东莞市长安镇、东莞市大朗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东莞市厚街镇、东莞市常平镇、东莞市塘厦镇、东莞市寮步镇位列广东省镇域综合发展力前十。

头部强镇主要集中在东莞、佛山和中山三座城市。“开展‘百千万工程’目的是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镇域承上启下,是统筹城乡经济的结合点,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倾斜下,正加速镇域经济空间重构。例如,小榄狠抓低效工业园区改造,为优势产业腾挪空间,正努力打造全省‘工改’标杆。”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胡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莞佛中强镇集群优势凸显

“百千万工程”是以广东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

百强镇在广东镇域的体量占比,约为6.22%。据《广东省乡镇(街道)分类办法》,全省的镇主要划分为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等5类。而百强镇则多来源于中心镇、专业镇。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广东镇域经济向来以产业集群为特色。

《广东镇域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王升平、赵超以及副教授李昂等组成课题组,以2024年度针对全省各镇域所获得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立足2024年底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统计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个主要发展指数,对广东镇域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定量评价。

此次“百强镇”头部榜单,东莞表现最为突出,7个镇入围前十,分别是虎门、长安、大朗、厚街、常平、塘厦、寮步。其中,虎门镇凭借传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中国服装第一镇”。近年来,虎门镇通过打造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构建了3000家企业、40个专业市场的产业矩阵,催生出以纯等年销近百亿元的本土巨头。2024年,虎门进一步完善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2.0版,持续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2024世界服装大会在虎门举行。受访者供图

佛山强镇,则以狮山镇和大沥镇为代表,展现出强大工业实力。

狮山镇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千亿的镇,2024年GDP达1370亿元。区域内布局佛山西站、佛山沙堤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佛山高新区、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等重大平台的加持,为狮山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大沥镇则以“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商贸名镇”等特色产业闻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成为广东冲刺“千亿镇”的种子选手。

中山小榄镇凭借GDP增速和综合发展力的提升,跻身全省百强镇前三。2023年,小榄镇GDP增速达7.9%,突破500亿元;2024年,GDP达586.4亿元,增速为5.7%。2024年,小榄镇全年签约项目61个,投资额达72.4亿元;推动15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锁具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镇域经济评价往往与指标选择和权重设计关系很大。部分数据不太容易获得,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等显示进行。各种榜单对地方来说,只是提供一个评价参考。”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

“百千万工程”助力镇域空间重构

近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广东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明确了“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并提出通过实施县域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风貌提升、集成式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动员等“五大行动”,推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该广东百强镇榜单发布,不仅是对镇域经济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努力下,广东镇域经济动能更足。”胡刚表示。

2022年“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各地以产业优化、环境重塑、空间重构等为抓手,探索镇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珠三角地区的一些镇域开始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

例如,长安镇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聚集了OPPO、vivo等全球智能终端龙头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24年,长安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050.7亿元,成为广东第三个、东莞首个“千亿镇”;大朗镇以“世界毛织之都”为依托,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年产9亿件毛衣占全球市场份额20%,纱线年交易量突破100万吨。

佛山狮山镇通过重大平台的布局和交通枢纽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省镇域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大沥镇则以商贸流通业集群为基础,积极向高端产业链转型,成为广东冲刺“千亿镇”的有力竞争者。

跨越伶仃洋,沿着深中通道,小榄镇出现在深圳都市核心区的一小时公路圈内,成为链接深圳产业的又一个500亿级GDP强镇。如今,小榄镇坚持“一体化”布局拓展产业空间,与珠江东岸产业链条深度协作,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深中产业拓展走廊重要承载区。同时,小榄镇深入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6000亩,为新兴产业落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报告指出,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和推动下,广东各地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激发镇域经济活力,镇域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多维评价打破“唯GDP论英雄”

相比以往的“强镇榜单”,此次“百强镇”榜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经济指标,还综合考量了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公共服务等多维度因素。这种评价方式打破了以GDP论英雄的传统模式,更全面考察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础和可持续性。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经济指标比较硬,社会指标比较软。但镇域的社会指标不太容易获得。因此很多榜单侧重经济指标,但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更多考虑社会指标,才能实现更全面的评价。”胡刚表示。

在强镇林立的广东脱颖而出,小榄镇凭借的不仅是GDP数字。从广东镇域综合发展力前十来看,GDP高于小榄镇的长安镇、大沥镇、塘厦镇等,排名还在小榄之后。可见,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个主要发展指数的构建中,小榄镇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加快的产业链转型步伐、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是其“综合发展力”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小榄镇在全省率先实施镇域内结对帮扶,富裕村(社区)和镇属企业三年投入帮扶资金超1800万元,推动被帮扶经济薄弱村(社区)村一级集体收入增长约20%。

2025年,小榄镇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加力推进强镇兴村富民“四项工程”,力争2025年全镇GDP总量突破600亿元大关。

历史上看,小榄是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强镇,一直以来都是中山专业镇的典型代表。虽然中山产业比较传统,但近几年来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加上大力度推动“工改”力度,让小榄重新回到榜单前列。

“这几年小榄发展确实比较热,民间企业家力量很大,为了打响发展声势做了很多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经验。”陈鸿宇说。

镇域承上启下,是统筹城乡经济的结合点,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该报告对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提出多项对策建议,包括针对制约镇域发展的关键问题分类施策、立足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提升镇域发展产业支撑、立足均等化和互通化提升镇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整合性的镇域发展主体参与互动结构、强化技术赋能以及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

胡刚认为,“相比以往强镇榜单由省外研究机构发布,本土研究机构可以发挥深耕特长,有助于挖掘区域优势纳入加权评估,对提升广东镇域经济发展信心有很大帮助。”

通过产业集群、空间重构、民生改善等多维发力,全省镇域正书写着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广东镇域经济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