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域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助力丰顺县汤西镇打造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月16日,在丰顺县科工商务局、“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和乡村振兴驻汤西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同支持下,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技术服务团队在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成功启动高产值赤眼鳟养殖示范项目,首批500余斤、约22000尾优质赤眼鳟鱼苗在养殖示范基地顺利投放,预计收获1.3万多斤优质商品鱼,净利润可达6.5万元以上,助力养殖户稳产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聚焦产业痛点 科技赋能破难题
汤西镇作为传统水产养殖专业镇,近年来面临技术更新滞后、销售渠道单一等挑战。前期,嘉应学院技术服务团队多次深入镇村调研,精准对接养殖户需求,围绕水质管理、病害防治、高效养殖模式等核心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拓宽市场销路,消除养殖户后顾之忧。经综合评估,项目选定大罗村作为示范基地,引入高附加值品种赤眼鳟,亩产综合收益相比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将提升30%以上,探索“技术示范+产销联动”的现代化养殖路径。
瞄准市场需求 赤眼鳟养殖前景广阔
赤眼鳟因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广东鱼生文化的优质食材,近年来消费需求激增,市场价格持续攀升。项目团队依托学院科研优势,结合当地生态条件优化养殖技术,将动态监测生长数据、定期技术指导等方式保障养殖成效,并计划分批次扩大投放规模,逐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帮助农民增产致富。
多方协同发力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该项目是“高校+地方+产业”联动模式的创新实践,既盘活了镇村闲置养殖资源,又为农户提供了可复制的增收样板。下一步将依托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带动更多养殖户参与赤眼鳟规模化养殖,同步推进品牌营销,助力汤西重振“省级水产专业镇”产业优势。
嘉应学院技术服务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赤眼鳟养殖为切入点,构建涵盖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为丰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书写“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篇章。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黄峰 黄佳通 朱永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