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天堂镇“科普集市”惠民助振兴

南方+

在新兴县委组织部、县科协、县人社局联合指导下,天堂镇近日成功举办“科普进驿站助力百千万”科普集市活动。AI编程体验、农技实操、健康义诊等十余项活动轮番登场,200多名村民、学生、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让科技知识与田间智慧在互动展台间碰撞出创新火花,为乡村振兴添上一抹亮丽的科技底色。

构建“四驱联动”工作机制

科技创新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人才培育是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引擎”。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天堂镇科协以党建为引领,于3月5日完成第七届科协换届,优化组织架构,吸纳教育、卫生、农业领域“三长”及农技专家、企业骨干等30人加入队伍,形成“党委领导、多领域协同”工作机制。

“科普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创新打造的科普集市设置智能温控系统演示、AI编程互动、健康义诊等10余个特色展区,累计吸引200余名群众深度参与。现场集中展示花卉智能管理系统、紫米精加工设备等创新成果20项,组织镇卫生院开展慢性病筛查300余人次,青少年通过编程猫体验、图书漂流等活动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配套发放农技手册、食品安全指南等科普资料2000余份,针对性开展专题培训5场,实现农户与青少年群体的精准覆盖。

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完善。依托镇委党校、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载体,全年组织科技政策解读、党员人才双培双带等活动12场次,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形成党建与科建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通过实施“科技人才扎根计划”,推动12项创新成果转化为民生项目,构建起科技服务基层的常态化机制。

创新服务模式提质增效。首创“群众点单—科协派单—专家接单”闭环模式,2024年已精准对接农业技术需求67项,成功破解大棚环境调控、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关键技术瓶颈,其中紫米加工技术攻关使产品损耗率降低12%,直播带货培训带动线上销售额提升40%。

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升级

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枢纽,天堂镇柔性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15个专家团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024年促成8个合作项目,包括与顺德职院共建预制菜研发中心,带动本地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通过“专家+乡土人才”传帮带机制,开设花卉种植、紫米加工等技能培训26期,培育农技骨干68名,粤菜师傅300名。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30户困难家庭,实现户均增收超20%;“高效生态奶牛养殖”等科技项目落地,带动紫米年加工量突破400万斤,花卉产业产值提升35%。

目前,天堂镇已建成智能花卉温室20万平方米,研发三角梅抗病新品种带动产值破2亿元;“微丰紫米”深加工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实现订单额45万元,获评省级名特优农产品;粤菜预制菜研发推动餐饮企业年销售增1500万元,科技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

撰文:梁晓珺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