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校,能为守护生命健康做些什么?
2023年11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名列其中。
省红十字会向学校抛出共建红十字会学院“橄榄枝”,学校学子在太原火车站成功施救突发晕厥乘客……诸多关乎生命健康的时刻,都能看到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师生的身影。
这背后,离不开学校在急救教育培训上的创新探路。
近年来,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以健康产业学院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急救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齐发力,着力打造急救教育特色学校,培养懂急救、会急救、敢急救的应急救护人才。
“发展急救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学校党委书记幸小涛表示,急救教育是人人“必修课”,要让每一位学子都成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急先锋”。
急救技术公选课“一座难求”
急救者从患者(海姆立克模型)腋下抱住患者,一手握拳将拇指与食指放在患者脐上两指处,另一手抓住拳头,多次快速向上用力压迫患者腹部,迫使异物从患者口中排出……位于中山校区的学校急救教育实训室里,师生们正在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实训教学,同学们学得尤为认真。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急救教育实训现场
谈起参加急救教育培训的感受,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学生张耀文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训教学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消化理论知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每学期开放选课时,校内公选课“常用社会急救技术”总是炙手可热,被抢选一空。
热情既来源于教学内容的有用,也离不开教学形式的有趣。课堂上,老师们借助模拟真人教具,为同学现场演示现场紧急救护的程序,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和AED的操作与使用方法,并让同学们上台演示,参与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校内公选课的教师阵容强大,包括校内校外专家以及红十字救护培训师。
开展急救课程和实操技能培训,是学校系统推进急救教育的一道剪影。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急救教育试点工作负责人刘文清介绍,学校将急救教育纳入“三全育人”体系,打造了“1234”急救教育新模式。
——一个平台,即集生命安全教育学习、授课和管理为一体的急救教育云平台;
——两个基地,即安全急救科普体验培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基地;
——三门课程,包括常用社会急救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及体育与健康;
——四项拓展,即通过办产业学院实现专业拓展,参与应急救援省赛和国赛,产品专利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校公共课教学部教授杨礼芳介绍,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面积超1000平方米,配有AED训练模型、胸外心脏按压模型、海姆立克背心、转运担架、人体脏器组装模型和心脏模型等常用急救医学教学模型。
与此同时,学校各校区都配备了AED和急救站(箱),确保紧急情况下师生可以迅速获取急救物资,打造校园“4分钟急救圈”。此外,学校还正在筹建科普基地、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等。
不仅如此,在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急救教育课程并非“独角戏”,而是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合奏”。
例如,在学校开设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等专业,建设了由医学教授领衔的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30多人,均持有广东省应急救援师资证书,其中2人还获得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员证书。
科研推动教学,教学反哺科研。截至目前,学校获急救、健康相关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个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授权8项。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服务推广应急救护培训,助力应急救护人才培养?
近年来,广东开放大学牵头建设了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模拟、借鉴银行特点,通过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可以把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资格证书存储兑换成学历课程的学分,帮助学习者减少重复学习,更好提升自我。
“学校正与广东省红十字会合作共建‘红十字应急教育学院’。”刘文清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校会协同创新,努力构建“产学研用创赛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让急救技能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上社会,实现“人人会急救,人人能急救”。
学校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推广设立学分银行服务点,探索为省红十字会会员建立终身学习账户,并将相应的志愿服务、培训证书等成果存入学分银行,终身有效。
此外,学校还计划设立“时间银行”,支持志愿者把自己做公益事业的时长存入,必要时可支持兑换义工服务。同时,建立培训证书与学历课程间的转换规则,助力应急救护人才培养。
接下来,学校将“牵手”广东省红十字会,依托覆盖全省的广东开放大学体系,发挥学校老年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优势,促进健康教育、急救知识技能普及与乡村养老照护协同发展,填补基层健康服务短板,建设“预防-应急-照护”全链条能力建设体系。
培训超500名应急救护员
近日,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携手广东省红十字会举办了一场应急救护师资专项培训。
30名骨干教师认真参训并通过严格考核,获颁省级应急救护资质证书,为校园急救教育育人体系建设注入新力量。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携手广东省红十字会举办应急救护师资专项培训。
近年来,学校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员考证培训,截至目前培训规模超1000人次,其中500多人获应急救护员证书。
参加中山市红会主办的红气球赛裁判、在中山市多个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和医学保健知识”讲座、赴河源开展急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应急救护员行走于全省各地,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尽自己的一分力。
如今,师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已成为常事。一套完整成熟的培训框架得以搭建。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急救教育培训模式,分别设置“急救-心理-生活”三个培训模块。在培训内容上,覆盖应急救护、防灾避险、传染病防治、医学保健、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多个方面。
“我们还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红十字国际志愿者。”该负责人表示。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
撰文:钱明雅 谌亮军 匡芹 李小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