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直径0.5毫米血管!广州医生为烟雾病患儿重建脑血管通路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缝合针直径0.05毫米,与头发丝相当;缝合线直径0.018毫米,将患儿0.5毫米粗的血管“无缝”吻合……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佟志勇团队成功为一名9岁的烟雾病患儿实施了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术,这也是华南首例儿童烟雾病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术。有效改善患儿脑组织血液供应。

医护团队和萱萱及家人

烟雾病引发9岁女孩脑室出血

不久前,湖南邵阳的9岁女孩萱萱突然头痛剧烈,伴随呕吐并陷入昏迷。当地医生检查发现她脑室出血,怀疑与烟雾病有关。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因其异常血管网在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得名烟雾病‌。该病是儿童第二高发的脑血管病,且容易进展,小于9岁的儿童3年进展率为32%。

当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脑血管搭桥手术,通过改善患者大脑血液循环,降低脑梗死和出血风险。但儿童脑血管直径小于1毫米,搭桥手术难度极高,传统的单支脑血管搭桥手术能提供的血流量较少。

2019年,佟志勇团队首创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技术,突破传统单支吻合限制,尤其适合需同时改善大脑中动脉与前动脉供血的复杂病例。

脑血管序贯双吻合超声流速测量显示脑组织血液供应明显改善

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萱萱家人带她来到广医二院求医,检查后确诊为“烟雾病并发脑动脉瘤”。即烟雾病血管闭塞导致血流改道、代偿血管超负荷,形成动脉瘤,瘤体破裂造成脑室出血。也就是说,烟雾病是萱萱突然昏迷的罪魁祸首。

针对凶险复杂的病情,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多位专家会诊后制定治疗方案。即先做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做右侧脑血管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一个月后再行左侧脑血管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

3月20日,该院副主任医师姬云翔团队成功为患儿实施右侧脉络丛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消除动脉瘤破裂风险,为后续血管重建创造安全条件。

“蛛丝”缝合,为患者搭建脑血管新通路

最近,萱萱再次入院,佟志勇团队成功为她实施了儿童烟雾病血管联合搭桥手术。

但这场手术并不简单。由于患儿的脑血管极其细小,医生使用的针直径只有0.05毫米,缝合线更是细若蛛丝,直径0.018毫米,肉眼几乎看不见,手术全程在高倍显微镜下操作。

手术中

“简单来说,这个手术就是通过将耳朵前方的颞浅动脉分离下来,缝合到大脑表面的血管上,联通脑外与脑内的‘生命之桥’,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佟志勇解释。

术中,广医二院医生团队在脑动脉上“绣花”,通过超精细操作,成功将头皮下的一根动脉连接到两根脑血管上,实现血管“无缝”吻合。术后第二天,萱萱便可下床行走。

1

1个月后,萱萱将接受左侧联合脑血管搭桥手术,完成全周期治疗。

当前,人类对于烟雾病的认知仍不清晰,通常认为这是一类病因和病理不明的罕见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多为5-10岁和30-40岁,儿童易出现脑缺血,成人则可能因血管破裂或动脉瘤发生脑出血。

佟志勇提醒,家长要需警惕孩子出现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如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视物模糊,特别是运动后加重的单侧肢体麻木或抽搐。另外,不明原因的头痛、晕厥以及发育迟缓(如语言或运动能力落后同龄人)也可能是潜在信号。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许咏怡 李敏

编辑 张茵 周煦钊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