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能做花生酱、护肤品?揭秘蟑螂“宝藏”价值

南方新闻网
+订阅

近日,关于蟑螂提取物被用于护肤品、花生酱等消费品的报道引发热议。蟑螂竟是美妆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为此,南方网、粤学习记者专访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炳荣博士,求证蟑螂到底有何“妙用”。

刘炳荣向记者表示,美洲大蠊作为蟑螂的一种,它的提取物确实可以作为护肤品原料,市面上已经有不少使用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护肤产品,如修复精华、面膜、口红等。只是产品一般不会直接写美洲大蠊提取物,而是用“昆虫蛋白”、“甲壳素”等专业术语代替。此外,美洲大蠊提取物作为花生酱或者糖果的添加剂也是可能的,但市场上应用比较少。

“需要注意的是,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中所使用的原料为人工饲养的美洲大蠊提取物,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蟑螂——德国小蠊并不是这些产品的原料来源。”刘炳荣说,德国小蠊体长仅10-15毫米,体型小巧,常隐匿于厨房缝隙或电器内部。然而‌美洲大蠊‌的体长可达27-40毫米,个体比较大,常见于下水道或地下室等宽敞环境。家里面四处跑的蟑螂,携带有致病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可千万不能拿来用。

“用美洲大蠊作为原料,主要原因是蟑螂体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而且相对来说饲养技术比较简单,也比较适宜规模养殖。”刘炳荣称,食品工业中常用的虫胶(E904),其实就是由紫胶虫分泌的树脂制成,而美洲大蠊提取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替代品,作为天然乳化剂和增稠剂。

“美洲大蠊作为食品生产原料来源,要从虫源控制,消毒,灭菌到整个环境都要符合要求。”刘炳荣表示,美洲大蠊体表或多或少带有痢疾杆菌、沙门氏副伤寒甲乙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病菌,美洲大蠊分泌物和粪便还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但只要监管严格,从饲养环境、饲养流程以及提取流程等多方面去严格控制,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可以做到确保提取物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蟑螂作为中药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称为“蜚蠊”,记载其具有“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美洲大蠊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抗坏血酸,以及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肽类、粘糖氨酸、粘氨酸等,同时,美洲大蠊提取物还对慢性髓源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