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日报评论员
在关税战背景下,“中国第一展”依旧人气爆棚:第137届广交会参展企业约3.1万家,其中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吸引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美国沃尔玛、塔吉特,法国家乐福、安达屋等255家大型采购商确认参会。截至4月15日17时,境外采购商本届累计线下参会64530人,同比增长8.9%,到会人数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国际贸易。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传递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强烈信号。本届广交会魅力丝毫不减,表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产品物美价优的追求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中国外贸充满信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年一季度,消费、投资、工业生产、企业经营等多领域高频数据呈现增长之势,折射出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向好向新态势。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顶压前行的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实现平稳开局。
外贸韧性何来?
先看出口。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13万亿元,增长6.9%,主要表现在需求、创新、竞争力等方面。比如,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深层次来看,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既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故而,即便当前我国出口面临着复杂严峻外部形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天就塌不下来。
再看进口。一季度进口增速下降,但可以预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这是因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我们有14亿多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特别是我国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扩大进口,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更广泛的贸易战将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并据此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0.2个百分点至3.1%。但与此同时,OECD也充分肯定中国经济政策提振效果,将中国经济增长率上调了0.1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体现出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不断增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正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也在接续发力,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信心与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广大外贸企业在丰富的外贸实践中锤炼了韧性、增强了实力、积蓄了动能,外贸基本盘稳固;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持续转型升级,中国产品的创新力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外贸新动能充沛;我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更多贸易伙伴携手合作、实现共赢,外贸可持续性凸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一季度,广东等7大省市合计进出口7.78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实打实起到了挑大梁作用。作为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广东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培育壮大内需增量市场,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优化对外贸企业服务,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