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百场供需对接活动,中山发布“稳外贸促增长15条”

南方+

4月15日,中山市正式印发《中山市稳外贸促增长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开拓市场、产业升级、金融支持等多个维度推出15项具体举措,明确至2025年底前将通过百场供需对接、数字化赋能等创新手段,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快拓展国内外市场。

2022年,中山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图为中山港货运码头。

《措施》将落实“粤贸全球”举措,实施“百展千企”境外拓市场行动,明确年内推动3000家次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新建2个海外展贸中心,促进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依托广交会、消博会等平台,同步开展不少于100场“双链共舞·千企共赢”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并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参展综合成本等方面支持。

《措施》还提出升级小榄五金、古镇灯饰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建1个国字号出口基地。实施分类培育机制,对省外贸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专项支持,其中重点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同步强化全链条数字化协同转型,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行业企业按投入50%给予奖补,最高支持100万元。

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带”政策体系也是此次举措中的重点。《措施》提出,加快中山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落地运营,培育一批骨干跨境电商企业。支持东区、古镇、沙溪3个电子商务集聚区在平台合作、企业孵化、合规纳统、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深化电商平台合作,年内举办不少于30场电商对接交流活动。

此外,《措施》还提出将强化金融支持与税收便利,强化“金融+保税”功能,降低园区内物流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风险对冲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扩容出口信用保险至年覆盖2800家企业;同步加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成立“中山市‘走出去’服务联盟”,优化海外投资服务;提升智慧口岸通关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计划全年开展不少于30场“商学堂”培训,参训企业不少于2000家。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编辑 王浩宇 钟政经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