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华发教育成立22周年。自2003年创立以来,华发教育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绿色生命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变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9所学校(园)、逾万名师生的优质教育集团,成为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典范。
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深耕湾区·华发教育领航新征程”系列策划,敬请关注!
今年3月,珠海市教育局公布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申报拟推荐名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中学(下称“横琴一中”)成功入选。
就在不久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小学(下称“横琴一小”)在科创教育领域再传捷报,继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后,又被评定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心幼儿园(下称“横琴中心幼儿园”)以园所高质量发展,成功获评广东省首批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培育对象……
从特色体育的全面铺开,到科创教育的硬核突破,再到各类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发展,横琴“两校一园”(横琴一中、横琴一小、横琴中心幼儿园,下同)正以特色化办学和全方位的育人成果,绘就合作区教育“百花齐放”的胜景。
“两校一园”芬芳四溢,是华发教育受托管理十年的生动写照。2014年,横琴与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合作,由后者受托管理“两校一园”。次年7月,华发教育正式接管“两校一园”,在广东省开启了“公办民管”办学机制的新探索。这场持续十年的教育革新实践,不仅为横琴教育注入源头活水,更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破局
体制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2015年春天,时任容闳书院执行院长钟绍军带着3名骨干教师走进横琴一中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教学设施陈旧、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办学满意度低导致生源不断外流、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明显滞后于现实发展……
这样的教育状况明显不能满足横琴新区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家级新区建设推进,人口集聚效应显著,而作为区内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横琴一中却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结构等历史原因发展滞后,教育供给能力与新区发展需求出现断层。
为破解区域发展短板,横琴从全市优质教育资源中寻找合作伙伴。作为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毅然接下重任,与横琴达成“两校一园”托管协议,旨在通过集团旗下华发教育成熟的办学经验,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横琴教育发展水平。
作为横琴一中由华发教育接管后的首任校长以及“两校⼀园”统筹负责人,钟绍军面临的不仅是学校的改造,更是一场破釜沉舟的变革。
托管前的横琴一中。
“怎样将华发教育的优质资源与成熟经验‘嫁接’,充分发挥公民办教育各自的机制优势,是当下的破局之道。”钟绍军回忆,接管后,华发教育迅速行动,果断采取三项关键改革举措,全力谋求学校发展。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秉持“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华发教育选派了22名容闳体系学校管理人员、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并从全国各地聘请优秀教师。其中,横琴中心幼儿园自主培养了一名博士(在读)园长,目前已成为横琴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之一。学校还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教师采用聘任制与绩效考评,同时建立教师培训长态机制,提升团队整体发展力。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华发教育与横琴确立打造琴澳教育强校定位后,将“许孩子一个美好未来”愿景和绿色教育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两校一园”整体教育理念——幼儿园坚持乐以养性、小学注重礼以养正、初中推行善以养德。快乐、礼仪、品德这些人生必需品质,在“两校一园”办学体系中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进而实现对人的连贯培养。为增强理念认同,学校还开展“享受教育的幸福”主题培训,提升教师教育热情和专业素养。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特色创建和文化形成的重要依托。在充分汲取容闳课程体系精华的基础上,横琴一中、一小构建出支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如形成国学教育、国际教育、审美教育、统整教育和自主教育五大课程板块。不仅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还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横琴中心幼儿园则将容闳幼儿园享誉业界的AH-HA课程园本化,以多样态学习点燃孩子好奇心。
横琴一中。
横琴一小。
横琴中心幼儿园。
蝶变
从育分到育人的革新
“茫茫林海,您见过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华发教育的理念厚植在每位华发教师心中,他们尊重个体差异,开设大量选修课,培养学生兴趣。
彭斌是第一批从容闳书院派驻到横琴一中的物理教师。他认为,华发教育将绿色教育理念落地到横琴一中,助力了孩子的多元发展。学校设置了30余门选修课,学生们上课兴致盎然。每年学校的科技节,都是彭斌课外展示的“主场”,他通过开设趣味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关注。
时任容闳书院数学骨干教师的宋君远,来到横琴一中后,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中。“这里的孩子能吃苦、有特长,但学业基础略显不足。”她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班上有名喜欢画画的女孩,宋君远家访时做通家长工作,动员其父亲支持她参加美术培训。后来,这名女生在专业美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横琴一中开设30余门选修课。图为戏剧选修课。
“我们追求的是绿色升学率,即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练为主线’的教学范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学习效益。”横琴一中现任校长全疆发说。
借助绿色教育理念的扎根实践和创新转化,“两校一园”在课堂模式、家校共育等多方面突破传统教育范式,呈现出蓬勃生机。
横琴一中引进了小组自主学习模式和分层动态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教师们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将学科核心素养具象化为贴近生活的实践课题——如开创“英语村创业体验园”,让学生在有趣的创业体验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挖掘在地资源,将养蚝、中草药种植、扎染等知识巧妙融入学科探究中……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课堂的边界,让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长。
这样的课堂还从校园延伸至校外的广阔天地。华发教育将容闳特色研学植入“两校一园”,将学习场域拓展至滨海湿地、非遗工坊、科创中心等特色场景,构建起涵盖人文、科技、自然等多主题的立体研学体系,真正实现了“行走的课堂,流动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
“华发教育横琴‘两校一园’发展的源动力,在于精准抓住了教学质量和德育教育。”在横琴一小现任校长杨桂华看来,德育是根,唯有根基茁壮,生命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横琴一小精心设计了每周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行为习惯总结、校园公约讲解、国学经典诵读到歌唱活动,让德育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有力引导。学校还以“诵读经典,涵养性情”为主题,与澳门及深圳的学校携手,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讨活动。
家校沟通也摆在了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幼儿园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开笔礼、亲子运动会、毕业典礼等活动中,家长有时候还会体验教师的角色。”横琴中心幼儿园园长罗建表示,依托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建设,目前幼儿园已开展家长沙龙和育儿俱乐部等活动超百场。
孩子们在横琴中心幼儿园快乐成长。
“公办民管”十年来,“两校一园”实现了华丽转身,家长满意度从及格线跃升至常年95%左右。“交公办学费,享高品质教育服务”成为家长们最直观的感受。
如今,横琴一中逆袭为学业监测优异的优质学校,培养出全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冠军孙闻聪,近三年29名学生升入珠海一中,其中屏蔽生2人。2024年2名学生被省重点中学录取,录取数量居合作区第一。
横琴一小被评为教育部第二批STEAM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广东省排球推广学校、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等,艺术团三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横琴一小的科学课堂。
横琴中心幼儿园办学设施完善、办学起点高,全部教师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短时间内成长为珠海家长追捧的明星园,办学规模从起初的10个班扩展至如今的21个班,满足了近600个家庭对高品质幼儿园教育的需求。
担当
孕育合作区教育新生态
退休语文高级教师吴桂英在横琴一中任教31年,曾担任3年班主任、23年级组长,她亲眼见证了横琴“两校一园”的巨变。“校风越来越好,把越来越多学生输送到优质高中,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展现出优秀的教育增值能力,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让我们倍感自豪”。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者——十年间,“两校一园”在校学生总数从1000余人增长至近3000人,港澳籍学生近百人;教师总人数从100余人增长至近300人,通过委派容闳教师管理团队、引进知名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形成一支专业性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三年来,师生获国家省市区各项奖励近2500人次。
亮眼成绩不仅为横琴教育事业注入强劲动能,更彰显了华发集团作为特区长子的使命担当。在当时横琴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毅然扛起打造湾区教育标杆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企的教育情怀。
这种担当精神,从华发集团的战略决策到一线教师的日常坚守,都镌刻其中。
2022年中考前一周,受疫情影响横琴全岛封闭。在学校紧急部署下,横琴一中全体中考生被安全接入校园,初三教师们主动请缨,带着简易行李陪学生住进学校,开启了为期10天的全封闭式考前会战。同年,横琴一中创下佳绩:12人考入珠海一中,其中屏蔽生2人,优异成绩得到合作区有关部门及家长的高度认可。
华发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横琴“两校一园”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担起合作区教育“孵化器”的重任。
2019—2021年间,横琴伯牙小学、子期实验幼儿园、子期实验中学相继借址横琴一中办学。其间,横琴一中全力做好保障工作,“两校一园”还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参与合作区教研共同体建设,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式,带动合作区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横琴中心幼儿园开展琴澳教育交流活动。
今年3月,横琴中心幼儿园成功获评广东省首批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培育对象,获中央财政经费支持。“这次入选,将有助于带动合作区学前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园长罗建说。
在引领琴澳教育融合方面,“两校一园”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作为大湾区“山海琴盟”教联体联盟盟主单位,横琴一中带动大湾区三地五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共享教育资源。横琴一小通过开设葡语课程,推动了琴澳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计划增设粤语课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澳门妇联学校、坊众学校等建立姊妹校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由横琴中心幼儿园主导的《琴澳一体化背景下琴澳姊妹园同构中华传统节日课程的实践研究》《利用琴澳资源培养幼儿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等课题,成为琴澳教育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两地后续同类课题研究、实践工作上具有借鉴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华发横琴“两校一园”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以更务实的行动赋能区域教育生态,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合作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撰文:冉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