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下,“中国第一展”为何人气爆棚?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在美国发动关税大战的背景下,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门迎客。

当全球经济被迷雾笼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广交会作为对外贸易的“风向标”“晴雨表”的意义更加突显——

事实证明,“中国第一展”的魅力丝毫未减:截至4月1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215个国家地区的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特易购、德国麦德龙等255家大商确认参会。

当全球贸易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被重新书写,广交会依然被视为做生意的最佳平台——

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约3.1万家,其中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比上届增加近900家,新参展的企业超过4200家。

00:17

又热闹起来了,全球采购商齐聚广交会展馆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广交会自身也在不断迭代升级——

本届广交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46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参展,将带来包括具身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在内的各类型产品。智能化相关展区、专区参展企业数量超1100家,现场展示智能产品32万件。

风雨无阻故人来。

广交会这艘大船,在国际贸易的风浪中穿过迷雾、穿过风雨,邀全球客商共同奔赴这场春天之约。

第137届广交会于4月15日在广州开幕。南方+记者 钟志辉 摄

第137届广交会于4月15日在广州开幕。南方+记者 钟志辉 摄

 国际形势越是动荡 

 广交会越重要 

最近,外贸人每天忙于研判和应对新形势。“一觉醒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又变了,有的客户试图压价,有的已经签了合同准备付款,转为了观望态度,也有客户按原计划出货。”佛山市南海康健卫浴有限公司的外贸主管林家瑶说。

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中美贸易展开激烈博弈,外贸市场弥漫着观望、等待的情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直言,这一轮加征关税的“风暴”比特朗普1.0时代要大得多。

然而,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美国商人菲利普·理查德森依然淡定,他计划在广交会首日如约前往琶洲展馆,见见老朋友,并为他在广州的音箱OEM工厂寻找更多合作方。他第一次参加广交会还是在1988年,算得上“老广交”。

“广东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在1.5小时车程内,我能找到所需零件的所有供应商。不仅如此,广东企业家的责任感特别强,他们对产品质量尽心尽责,我在这里做生意既便利又省心。”菲利普说。

资料图片:客商在广交会上参观选购商品。(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客商在广交会上参观选购商品。(新华社发)

从历史来看,国际形势越是动荡,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功能和地位愈显重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举步维艰。1957年,广交会的前身——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横空出世。自那时起,每年春秋两季这项盛会都在广州如期举行,从未中断。如今,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占全国有进出口实绩主体约5%,一般贸易出口量占全国比重约15%。

“广交会是我们穿越贸易风暴的风向标。”中华老字号品牌“虎头牌”电池已有95年历史,虎头电池国际市场经理曾文东说,“这将是我们公司参加的第80届广交会。过去我们通过广交会成功拓展了欧洲、菲律宾、以色列等市场,每届都能拿下600万-8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13年的采购商,意大利联益远东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萧云洁通过广交会感受到“中国制造”的速度与创新,“从设计到技术,从专利到服务,中国供应商的成长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每一届广交会,都是一场行业盛宴,为全球贸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我们看到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广交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展会,是全球展客商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合作的重要平台。尽管国际贸易环境不明朗,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企业和民众,仍会借助广交会拓展合作伙伴、深耕国际市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学院院长赵龙跃说。

 当生意越难做 

 越要在绿色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广交会前夕,波兰客商艾黎克嘉从东欧提前来到广州,在海威特(HAVIT)公司找到了心仪的产品——一款游戏开放式立体声耳机。它在行业内首创的新功能,颇受欧洲、亚洲采购商的欢迎。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积极应对因全球经济不稳定而带来的贸易风险。在全球通货膨胀、生活成本上涨的信号下,客户愿意选择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HAVIT海威特海外业务总监郑舒说,“广交会上,我们将针对不同大洲的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选定不同新品,提供最大化的下单优惠和本土化的营销支持。”

南方+记者 钟志辉 摄

南方+记者 钟志辉 摄

广东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有14.6万家。这些身经百战的外贸老手们,早有一套在国际形势变化下的广交会打法。

——广交朋友,开拓新市场。这几天,熊春丽的通讯录里邀约不断:来自芬兰的采购商约她在展位详聊业务、来自波兰的采购商计划引入整套商用热泵解决方案……她在广州春光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海外销售,“目前,我们的产品已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5%以上集中在欧洲市场。”

——坚持创新,新技术赋能。在中山市古镇镇,两益照明有限公司的车间用上了数控机床。不到一分钟,流畅的灯罩曲线旋压成型,让来自意大利的采购商马可赞叹不已。灯罩材质也体现科技含量,总经办主任魏君介绍:“今年我们重点拓展中东市场,提前3个月为广交会设计新品,主打鎏金、竹编等产品。例如这款竹纤维材料,随湿度变化可以呈现不同透光度。”

——产品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不久前,深圳银星智能集团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商用清洁机器人通过了欧盟认证,迫切期待打开海外市场。“去年我们在广交会拿下了东南亚的订单,今年要继续让全球客商看到‘中国智造’的硬实力。”外贸负责人陈鹏充满期待地说。本届广交会现场展示的绿色低碳产品将达到88万件,展示智能产品32万件。

正如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所言:当前全球化已进入“规则定义”新阶段。规则定义能力才是胜负手,国际贸易更关键的战场在技术标准输出。粤企通过更高标准的产品,在新领域争夺国际准则规则的话语权。

 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中实现跃迁 

站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之际,第137届广交会又有哪些新看点?

01:22

137届广交会有哪些亮点?

从数据看,本届广交会“含新量”再攀新高: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其中新参展企业超420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超过9700家,比上届增长20%;“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3700家……

从题材看,广交会首次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成果;首次新设集成房屋专区,继续设立智慧生活、智慧物流与仓储设备、数字化工厂及智能制造生产线,风能、氢能及其他新能源产品,智慧出行相关技术产品等多个新兴产业相关题材的专区。

从形式看,“线上匹配、线下成交”,让广交会“永不落幕”。广交会移动端APP打造“掌上广交会”,供采双方能够实现7×24小时对接。结束一天工作后,曾文东打开虎头电池的广交会“云展厅”,收到来自东南亚的客户在线上询盘,“确定了选购的产品和数量后,会期直接来展位验货。”本届广交会期间还将继续举办250余场“贸易之桥”贸促系列活动。

如今,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成为外贸企业稳住订单、打开新市场的好抓手。在广交会贸易服务展区,将有包括跨境电商支付、物流、营销等在内的30多家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参展,助力外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4月14日,航拍琶洲广交会展馆,准备工作已就绪。南方+记者 张冠军 摄

4月14日,航拍琶洲广交会展馆,准备工作已就绪。南方+记者 张冠军 摄

新形势下,广交会也面临深刻变革,成为新的国际贸易秩序的推演场。“广交会的更大价值是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中,成为标志性枢纽。除了促成交外,还可以促进达成更多跨国研发合作,实现从过去单纯售卖产品到构建创新合作生态体系的跃迁。”朱克力说。

“广交世界,互利天下”。广交会为全球展客商架起贸易的桥梁、牵起友谊的纽带,为世界创造更多开放合作的新机遇。

话题研究员:南方+记者 唐子湉 唐亚冰 吴哲

编辑 洪鑫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