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合集
#典型病例#中山一院
36岁的诩先生(化名)清晨起床后,突然说话含糊、右手没劲,还头痛恶心。一开始症状不重,他甚至能骑车去医院。医生以为是普通的脑梗,便按常规方式为他治疗,可病情迅速恶化,磁共振显示出现大面积脑梗死。
随后,病人被转入中山一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罪魁祸首竟然不在大脑,而是一块藏在心脏里的“果冻状”肿瘤——心脏粘液瘤。肿瘤脱落的 “碎片” 随血流堵塞脑血管,导致这场意外中风。
心脏粘液瘤示意图
图源:腾讯医典
良性肿瘤暗藏杀机
这种“果冻肿瘤”医学上称为心脏粘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通常长在左心房,表面光滑却暗藏杀机。
不仅随时可能脱落形成“小碎片”,随血流堵塞血管,还可能会干扰心脏瓣膜影响血液循环。
中山一院心脏外科许哲副主任医师指出,心脏粘液瘤尽管不常见(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0.5-1人),但其引发的后果可能致命。
以下这几类人群尤其要小心: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有不明原因中风或栓塞病史
家族中有人患心脏肿瘤
有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痛、肌肉痛、体重减轻者
心脏粘液瘤极易误诊
心脏粘液瘤的症状因人而异,且缺乏特异性,常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1.心脏报警:胸闷、喘不上气、心慌、突然晕倒;
2.全身异常:不明原因发烧、肌肉痛、皮肤紫绀等;
3.血管栓塞:说话不清、肢体乏力麻木、头痛恶心(如诩先生的脑梗表现)。
许哲副主任医师指出,对于年轻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中风表现)或栓塞事件,应高度警惕心脏粘液瘤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如何诊断心脏粘液瘤?心脏超声是首选。无创、直观、看得准,能直接看到心脏里有没有长东西,位置、大小、形状一目了然。如果超声看不清,再做心脏CT或磁共振。
许哲副主任医师提醒,年轻人突发中风,或反复出现栓塞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一定要查心脏超声,别漏了这个 “隐形炸弹”。
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
对于确诊的心脏粘液瘤,手术切除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开胸或微创,完整剥离肿瘤,术后心脏功能大多能恢复正常。
上述病例中,诩先生转至中山一院后,接受了心脏粘液瘤切除手术,肿瘤被完整摘除。术后,他恢复良好,语言和肢体功能逐渐正常。
“一旦确诊,尽快手术切除。”许哲副主任医师强调,预防心脏粘液瘤没有捷径,关键在于早查早治,每年体检都应加做心脏超声。同时,出现胸闷、手脚麻木等症状不要硬扛,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图源:腾讯医典
医学指导
许 哲
心脏外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从事心脏外科医教研工作20年,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有丰富经验;擅长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瘤破裂、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三尖瓣下移畸形等)、心脏肿瘤、主动脉疾病(主动脉根部疾病、升主动脉瘤等)、心包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2022年广东省第二届实力中青年医师,2016年长城国际心血管病会议长城青年医师奖三等奖,2016年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20次受邀进行省级以上学术会议讲座,其中2012年、2015年受邀在亚洲心血管外科与胸外科医师年会上做论文宣读;主持省部级基金两项、参编专著两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与摘要26篇,其中一篇论文被2024北美肥厚型心肌病诊疗指南、2020北美瓣膜病诊疗指南、2018欧洲妊娠期心脏病诊疗指南收录。
出诊时间
越秀院区: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新闻
▼78岁患者冠脉手术,机器人半小时完成!
▼惊险!男童跌倒,11厘米筷子插入颅脑
▼肚子长出“第二腹腔”!医生提醒:极易复发
--- FAH-SYSU ---
来源|中山一院
校审|许 哲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