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和院士师资全国首屈一指、深造率超高、学科超强……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下称“国科大”)首次在广东招收本科生,吸引师生家长关注。
4月12日,国科大副校长、广东招生组组长金德鹏在广州市培英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学生交流,并接受南方+记者独家专访,分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政策和报考建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在广东招本科生,排位多少可以报?
700名以内可以“冲一冲”
南方+:国科大在广东招收什么选科组合的学生?排位多少可以报?
金德鹏:国科大在广东采取统考招生,要求选考的科目全部是物理加化学。至于排位,结合我们过去在其他十几个省份的招生工作和广东考生的情况,我认为全省500名以内比较有把握,600名以内可以报,700名可以“冲一冲”。这是我的初步建议。
国科大副校长、广东招生组组长金德鹏
南方+:国科大最看重学生的哪些特质?
金德鹏:国科大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一所大学,主要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我们希望招收的是学业优秀,思想品德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立志科技报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科技报国,是每一个国科大人的理想信念,也是这所学校的文化传统。而创新精神则是做好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
南方+:网上有声音,国科大的博导和院士师资比清华、北大加起来还多,真的吗?
金德鹏:国科大采取科教融合的独特办学模式,我们和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在教育教学方面高度融合,我们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这些研究所。背靠中国科学院,我们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应该说无可比拟。
截至2024年12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80%以上来自各个研究所,包括院士195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近1.8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300余人。
从这些导师中遴选出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均为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将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融入导师领导的科研团队。
学生可转2次专业,成功率100%
南方+:有意报读的学生应该选什么专业?
金德鹏:在国科大不存在“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这个问题。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兴趣,提供自由选换专业的通道,学生有2次转换专业的机会,转专业成功率100%。
今年招收的本科生,一律实施“基础与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即贯通培养,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与培养体系,实现本科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无缝衔接。
南方+:什么是贯通培养模式?
金德鹏:贯通培养专项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一定的弹性安排。
第一阶段(第1—3学年),主要修读本科的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部分贯通课程;第二阶段(第4—8学年)主要修读博士所需贯通课程、跨学科课程、研讨课程,参加前沿讲座等,通过博士生资格测试后,进入博士论文研究阶段;还可根据科研进展需要,再选修少量高阶课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南方+:国科大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哪些特点?
金德鹏:除了贯通培养模式外,我们采取小规模、精英化培养模式,低年级每5个学生配1位书院导师,每个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业导师。依托一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学生能在科研一线培养锻造“真能力”。
同时,我们的研究生推免(即“保研”)比例超过65%,学生深造比例超过90%。学校出学费和保险,支持学生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访学。
相关阅读:
文字:南方+记者 钟哲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