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国内首个帕金森舞蹈康复基地——李建平舞蹈康复基地在深圳正式成立,将通过“医艺技”融合的创新形式,把舞蹈治疗帕金森病带入病友实践。该基地同时成立了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林艳飞为组长的舞蹈治疗实验室,开展“国家帕金森病康复疗效评估系统及标准”的课题研究。
有数据显示,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与舞蹈家们发现,舞蹈可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增强大脑连接,提升认知与情绪调剂,对于那些大脑难以与身体沟通的帕金森患者,舞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为明显。1966年,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的成立,标志着这一领域的专业地位获得认可。这种以身体动作为媒介的治疗方式,逐渐整合了精神分析、拉班动作分析等理论,形成了包含神经科学、人体运动学、舞蹈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体系。
目前,舞蹈康复治疗帕金森正凭借其科学性、医学性、艺术性三重优势,逐渐成为国际前沿的康复新手段,已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医学院门诊物理治疗室。
李建平是我国知名舞蹈艺术家及国家一级编导。2018年,为了帮助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治病,她踏上了漫漫求医之路。一次偶然在美国医学院的物理诊所,亲眼见证了舞蹈治疗的奇迹,走上漫长又充满挑战的学习旅程。
在美国学习期间,李建平深入学习舞蹈治疗技术,并在医学院物理治疗中心、社区为帕金森患者、抑郁症患者等进行大量临床康复训练中,积累了实践经验,先后取得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活跃会员证、国际阿尔茨海默病促进研究治疗协会的博士后/专家证书。
2024年,李建平成立了“李建平舞蹈疗愈基金”,积极面向公众科普舞蹈治疗,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研发出更加贴合中国患者实际需求的《云锦舞助法——舞蹈治疗临床训练》。目前,李建平担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 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活动现场,李建平详细介绍了舞蹈康复的科学原理,以及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实际案例。接受首期舞蹈治疗临床康复患者带来了精彩的演示,包括中国舞的热身运动及康复训练组合。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高小榕,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及认知障碍中心主任毕伟,以及李建平围绕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与未来展开了讨论。
深圳帕友康复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帕友康复将继续以科技推动康复,尝试通过建立“脑机接口监测+舞蹈疗法”的智能化康复体系,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效实用的康复服务,为帕金森病患者铺设更稳健、长远的康复之路。
南方+记者 刘越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