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部形势不确定和内部管理运营的种种麻烦,广东塔牌集团(002233.SZ)主导的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转型突围之战,似乎注定不会那么顺利。
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水泥上市企业和华南区域的龙头,塔牌集团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42.78亿元,同比下降22.71%;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下降27.46%;毛利率22.14%,较上年下降4.1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93%,下滑0.61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4.53%,下滑1.86个百分点。
为了抚慰投资者的不安情绪,塔牌集团强调其去年四季度总收入达13.47亿元,虽同比下降5.01%,但归母净利润却上升了23.41%,为1.57亿元。
在年报中,塔牌集团毫不讳言,水泥行业面临着需求下降、产能过剩、成本高企等多重挑战,需要通过行业错峰生产、减污降碳、降本增效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数据显示,塔牌集团引以为荣的环保处置业务,去年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接近翻番。但从绝对数据来看,这仅在其总营收中占比2.64%。卖水泥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塔牌销出1585.91万吨水泥,虽然同比降10.05%,但其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高达88.30%。
主业停滞,新业务“卡壳”,给外界传递的信息是,塔牌集团这几年转型“鸭梨山大。”
为了渡过难关,该公司在此前已出售6处房产的情况下,2025年3月21日再度将总价值约1200万元的另外9处房产挂牌处置。而根据公司公告披露,股东张能勇自2025年4月10日质押490万股,占所持股比例为7.03%,占总股本比0.41%,且迄今已累计质押4305万股,占所持股比例为61.76%,占总股本比3.61%。
事实上,尽管塔牌集团把海螺水泥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但其业务基本盘仍然在华南地区。目前,塔牌集团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广东梅州、惠州以及福建龙岩三地。早在去年底,塔牌董秘在互动平台上与投资者的一次交流中宣称,该公司是广东省规模较大和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区域水泥龙头企业,其中75%产能对应的市场在粤东,25%产能对应的市场在珠三角地区,与英德海螺在珠三角地区一些市场会有交集。海螺水泥作为水泥行业的标杆企业,是公司对标的企业。而粤东市场的水泥企业主要有梅州本土的油坑、皇马和外来华润水泥以及龙岩地区的部分水泥企业等。近年来公司持续进行降本增效,努力缩小成本差距,继续巩固公司区域龙头优势。
“水泥建材是与房地产关联度和紧密度最强的产业之一,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止跌回稳且持续向好趋势明显,但从全年来看,整个行业的内外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复杂,塔牌作为卖水泥的大户,很难置身事外而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一位专家告诉南方+房产频道记者。
从全国数据来看,外部行业带来的“量化冲击”确实存在。2024年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这是自2020年以来,新开工面积连续下降的第五年,累计下降了67%;而去年全国水泥销售量为18.25亿吨,同比下降9.5%。在塔牌深耕多年的华南区域,广东全省水泥消费量为1.38亿吨,同比下降10.71%。
据了解,环保与碳成本的双重夹击也在挤压塔牌的综合成本。尤其是碳排放成本的升高,给该公司运营造成较大负担。去年海螺水泥总营收910.3亿元,归母净利76.96亿元,业绩同样下滑严重,虽毛利率、净利率均同比上升,但绝对数据分别为21.7%和8.42%,均不如塔牌同期表现。
南方+房产频道记者根据公开数据分析,塔牌在广东的市占率约为11.49%,但面对量价齐跌(塔牌去年水泥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6.14%),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对骨料的质量和来源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行业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塔牌也将这当成未来的转型方向。与此同时,在装配式建筑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塔牌也加码了抢滩力度,并提出2030年所有新业务要贡献40%营收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塔牌近期发布的《2025年度估值提升计划》透露,2025年该公司将采取强化主业措施,深耕水泥主业,做强做精水泥产业;积极寻求并购重组机会;实施稳定可预期的高比例现金分红方案;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等八项措施,推动公司估值提升,提升公司投资价值,继续提高股东回报能力。
相关专题:冷眼看财报
南方+记者 冯善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