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5年4月11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茂名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荔乡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荔乡大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绘出一幅幅新画卷。
中共高州市委宣传部、南方日报茂名新闻部联合推出“荔乡人说变化”系列报道,用鲜活朴实、生动具象的百姓故事,展现荔乡大地发生的变化。
高州市泗水镇大联滩底村。
“老何,下一场的拍摄再帮我招10名群演呗!”眼下,“三农”微短剧《荔乡新梦》剧组正在泗水镇大联滩底村火热开拍,村民何清海作为“编外”助理,也忙得不亦乐乎,对何清海来说,这些忙碌都是甜蜜的负担。
滩底村是浮山岭脚下的一条自然村,曾经空有古荔园,没人气,文旅收入几乎为零。去年,找到了突围之道——新模式改风貌。
滩底村村民何清海。
“村庄有了精气神,乡村生活多姿多彩!”何清海的话说出了村民的心声,也道出了高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以微改造带动精提升的绣花功夫。
改出精气神
春日的滩底村,荔花、龙眼花、芒果花开成一片,黑绸缎般的村道把荔下民宿、茂捞捞农家乐、荔语茶馆等串联起来,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小菜园打理得绿油油的,美丽庭院里手工坊、特产店、农家乐喜迎客。
“我们的蝶变,只在半年之间。”何清海很是骄傲。去年,趁着建设柏桥荔博园的好时机,滩底村150多栋老屋集体“换新装”,青砖黛瓦配仿石漆,古韵里透出新潮。结合美丽村庄建设,村子摇身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国字号”牵头,统一采购原材料和设备,统一劳务分包给强村公司施工,统一由镇街负责组织验收,让村民放心。
仿石墙面栩栩如生,每一个角落的喷漆都均匀厚实,美出岭南风情,工艺工序的统一让村民很省心。
除了省心,整个改造下来,让村民最为满意的便是收费公开透明,按件计费,笔笔都是明白账。
一栋房子,折射出滩底村兼顾颜值、乡愁与实用性的乡村美学。
滩底村农房经过风貌品质提升,简约美观。
“看,这是我家!这仿石漆做工,细腻又大方!”站在自家门前,何清海骄傲地说,仿石漆外观高雅庄重,使用期也长,大家很是满意。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邻里乡亲主动参与,大家一起动手,破瓦缸、河里的大石头、荔枝枯枝等,都在工匠和村民的巧思下,变成特色微景观。
村民的老房子焕新了,闲置资产也盘活起来。民宿、文化中心、微短剧拍摄基地、酒馆都建起来了,如今的小村庄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村民乘势发展起庭院经济,增收200多万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何清海说。
闯出新生活
每逢节假日,走进滩底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自家酿制的农家酒,酿足100天,快来尝尝!”“农家荔枝蜜,甜滋滋了喂!”“荔枝柴脆皮烧鸡,食过返寻味!”……
村民们大门敞开,热情迎客。乡村酒馆、特产店、文创礼品馆、乡村美食店等一应俱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烟火气满满。
建好了风貌,滩底村搞起了乡村嘉年华,把城里人吸引到乡村来,游乡村,买特产。在强村公司的带领下,30多户村民做起了“吃螃蟹的人”,利用自家庭院,开店创业,发展庭院经济,热火朝天。从地上的鸡,塘里的鱼,再到田里的菜,全都成了游客追着买的“香饽饽”,农家方寸地也成了聚宝盆。
“创业不停歇,我们还有更新潮的事业!”何清海说,去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滩底村整合村庄资源,打造微短剧拍摄基地,举办微短剧大赛,吸引100多个团队参与,乡村爱情、农村创业、家庭邻里等“三农”主题微短剧在滩底村开拍。
滩底村常常迎来微短剧剧组,村民当上群众演员。
随着短剧经济的推动,滩底村的乡村资源、文化底蕴逐步具象化,变成村民和游客可感可知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成为推动村庄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滩底村还在酝酿更大的创业计划。如今,正在密锣紧鼓建设二期工程,闲置鱼塘将变成生态碧湖,发展环湖美丽经济,建新民宿、新餐饮,搞乡村文旅,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美丽乡村带来了美丽经济!”何清海把庭院经济、短剧经济、乡村夜经济等新业态唤作“美丽经济”,在他眼中,如今的美好生活就是来自村庄面貌的蝶变,“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十足。”
策划:刘俊 裴婉君
统筹:刘栋铭 甘军亮
执行:邱茜
编导: 刘栋铭 邱茜
拍摄:周梁 刘栋铭
剪辑/设计:刘栋铭
撰文:邱茜
联合出品:中共高州市委宣传部、南方日报茂名新闻部
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