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变环保建材! 乐平打造“无废城市”新样本

南方+

在乐平镇,曾经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如今正被“点石成金”,转化为环保建材。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村建筑垃圾处理难题,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4月11日,记者获悉,自《佛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创新打造“疏堵结合”治理体系,以“零容忍”执法与“资源化”利用双轮驱动,成功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农村建筑垃圾堆积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带来诸多安全隐患,面对建筑垃圾难消纳、难处理的问题,乐平镇综合执法队主动作为,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路径:在田西村和贤寮村的闲置用地设立建筑垃圾暂存点,将村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

乐平镇在田西村和贤寮村的闲置用地设立建筑垃圾暂存点。

同时,乐平镇综合执法队积极与村委、工厂协商,确定建筑垃圾的回收价格、运输车辆等细节,加快促成“村居集中堆放+专业资源利用”的组合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依托三水区唯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位于乐平的优势,乐平镇搭建起“村居收集—专业运输—工厂再生”的闭环体系。目前,乐平镇已创新设立的田西村、贤寮村试点,通过“闲置用地变身环保驿站”的巧思,实现建筑垃圾从“围追堵截”到“疏渠导流”。

乐平镇搭建起“村居收集—专业运输—工厂再生”的闭环体系。

据统计,田西村和贤寮村试点已累计清运5车次、75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这种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建筑垃圾“倾倒难”的问题,更激发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村民们看到自家建房废料变成公园地砖,纷纷从“旁观者”变成了“支持者”。

试点成效显著,乐平镇趁势推进“以点带面”。乐平镇综合执法队深入各村调研,宣传新治理模式的优势,持续扩大资源化利用的范围,推动建筑垃圾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

此外,面对建筑垃圾偷排顽疾,乐平镇打出“科技+法治”组合拳。利用无人机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结合执法人员的动态监管,构建空地协同的立体监控网络。今年3月以来,乐平镇成功查处多起违规处置建筑垃圾案件,彰显了“发现即查处”的雷霆手腕。同时,通过“以案说法”的普法宣传,将环保理念深植建设者心中。

乐平镇的创新实践,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乐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循环经济的理念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未来,乐平镇将继续深化建筑垃圾治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为打造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采写:南方+记者 张秀蓝

通讯员 黄晓莹

乐平镇供图

入群了解更多资讯。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