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化州市正式印发《化州市培育发展乡村“微工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三大重点共计11项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乡村“微工厂”健康快速发展。
这是化州市培育乡村“微工厂”之路的实践探索再深化。近年来,化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紧抓珠三角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引进培育乡村“微工厂”575家,涉及电子设备制造、纺织服装、家具门窗加工等行业,年产值超12亿元,年创税收近1200万元,带动就业近万人,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以实践提炼经验形成的《方案》,将加快化州特色产业集聚,打造家门口就业“强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三大重点任务”精准发力
新出台的《方案》围绕“强县、富民、兴村”目标,立足化州本地“贤达、土地、土特产”三大资源以及劳动力人口回流、可盘活资产资源多等优势,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一是精准招商筑巢引凤,二是强化保障降低成本,三是健全服务护航发展。
《方案》指出,要通过摸清贤达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完善招引机制等措施,吸引贤达返乡投资;要迎合“微工厂”的普遍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开设“零工车间”,推动实现灵活就业模式;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创新推出“微工厂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要优化提升综合物流体系;要加强“扶壮工程”实施,健全服务体系,护航企业轻装发展。
以“五个坚持”锻造化州特色
“小工厂”托起“大民生”,化州市以“五个坚持”为抓手,持续推动乡村“微工厂”提质增效:
“靶向发力”——坚持高位推动建机制。健全落实市镇两级“一把手”招商引资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贤达回归工程。如林尘镇吸引贤达回乡投资建厂已有15家,包括禾讯科技、塘珍村刨板厂、汇智不锈钢门窗加工厂等,带动600多名村民就业。
“双向奔赴”——坚持精准培训提能力。建立人才资源库,实施企业服务官制度,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课程,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1万人次,推动企业与劳动力“双向奔赴”。
“变闲为宝”——坚持盘活资源拓渠道。村级成立强村公司,有效整合镇村闲置资源,为小微企业落地提供要素保障。如官桥镇六堆村利用集体闲置资产建设“乡村振兴车间”并租赁给科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既帮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还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
“降本增效”——坚持完善设施促配套。稳步推进高速、国省道干线、“四好农村路”单改双建设,辖区中通快递粤西总部日收件量120万件,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开发银行金融特色信贷产品20多种。
“集聚发展”——坚持各具特色优布局。引导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如石湾街道立足家具产业传统优势,以“微工厂”为抓手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有近110间家具企业,同时利用春秋两季家具博览会,吸引周边省市190多家企业参展。
“化州市乡村‘微工厂’的进阶之路,是一条‘以实践提炼经验,用经验反哺实践’的螺旋上升路径。”化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出台的《方案》既巩固了现有的实践经验,又针对目前土地、用工、融资等痛点精准发力,为乡村“微工厂”的培育和镇村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工作指引。接下来,化州市将坚持以《方案》为行动纲领,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属地管理、就近管理优势,激发招商引资工作活力,大力引进培育更多乡村“微工厂”,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业态,让化州的“小工厂”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杨礼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