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首个!在南华西街“枫桥式街区”看“百千万”好“枫”景

南方+

枫桥新绿春意满,睦里和风千重暖。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活力,4月11日,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召开南华春晓·“枫”景正好——“枫桥式街区”创建交流会,以枫桥式街区的“点上突破”推动形成“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的“面上开花”。

会议伊始,全体人员共同观看了南华西街道“枫桥式街区”创建宣传片,回顾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实践成果。随后,南华西街道办事处主任郑哲源在致辞中表示,创建“枫桥式街区”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稳定基石,街道要持续深化“4+3+3”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会上,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蒋祥华详细介绍了“枫桥式街区”创建工作的情况和进展。

据悉,2024年以来,南华西街道以“南华老友记”党建品牌为依托创新“4+3+3”枫桥式基层治理模式,协同多元共治力量,创建“枫桥式街区”。“城管团、教师团、医师团、法律团”4大专业服务团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气南华”法治服务队、“桑榆南华”巡逻队、“平安南华”应急处突小分队3支特色志愿队织密群防群治网络,有效提升街道的安全防范能力;司警联调室、和韵调解室、矛盾调处室3个法治平台则成为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前沿阵地,真正实现了“家门口”一站式解纷,让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及时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现场还布置了“枫桥式街区”典型案例展板。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展示了南华西街道在矛盾调解、平安巡逻、法治服务等方面的特色实践,吸引了众多与会人员的驻足观看。

在交流环节,广州市特类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所、海珠区司法局、海珠区人民法院的共建单位代表分别从重点人群帮扶、普法宣传深化、诉源治理创新等角度分享经验,提出加强司法调解联动、深化法治宣传等建议,为街区平安建设注入专业力量。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四团三队三室”成员代表——后乐园街小学副校长、律师事务所律师、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等结合自身职责,讲述守护校园安全、化解邻里纠纷、解决家庭冲突的典型案例,彰显“身边人解身边事”的治理智慧。

随后,会议为“四团三队三室”“最小应急单元”优秀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维稳治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激励更多力量投身基层治理末梢,共同为街道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广东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陈晓运在点评环节中,对南华西街道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肯定,生动指出建设“枫桥式街区”就是建设“红色街区”“平安街区”。南方杂志社全媒体发展部主任刘树强从宣传视角提出,应积极挖掘基层治理典型案例,讲好南华西“枫桥”故事。

海珠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饶仲曦强调,南华西街道创建“枫桥式街区”,正是海珠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方法的有益探索。要坚持“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弘扬德治新风,激发自治内生动力;要以街道综治中心为核心打造风险排查、矛盾调解“一站式”平台,推动社区“微网实格”建设;要实施社区干部“头雁培育工程”,建强法律明白人、“广州街坊”等队伍,构建“全民参与”立体安防网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珠、平安广州、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庞燕妮 江楚娴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叶剑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