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在2024年度全国及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潮州推选了一批先进典型。近期,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最美最佳”先进典型名单也正式公布,潮州在四个类别中均有上榜。即日起,南方+潮州频道开设《志愿潮州·榜样力量》专栏,聚焦凤城大地上的志愿者们,讲述他们用爱心传承美德、用专业赋能城乡的暖心实践,展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何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生根开花,为高质量建设“志愿广东”贡献潮州力量。
走进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五楼的生物标本展厅,宛如进入一座自然博物馆。1200余件动植物标本静默陈列,它们或是身姿矫健的走兽,或是振翅欲飞的飞鸟,亦或是形态各异的昆虫,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承载着大自然的奥秘。而默默守护着这个展厅22年的,是这次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韩山师范学院粤东农业与生物科技教育基地负责人、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员张福平,一位将无私奉献精神融入科技志愿服务每一处细节的践行者。
生动讲解标本知识,启蒙孩童探索自然
自2003年展厅建成开放,张福平便开启了他漫长而无私的奉献之旅。他既是部分标本的制作者,也是日常的维护者,更是参观者的讲解者,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一条龙”服务,毫无怨言。无论是周末、节假日,还是各类科普活动期间,只要展厅有参观者,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为了给大家带来更优质的科普体验,张福平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精心打磨每一次讲解内容,反复研究如何让晦涩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当一群小朋友蹦蹦跳跳涌进展厅时,他满脸笑意,快步迎上前,仿佛忘记了自己刚刚结束的疲惫工作,亲切地说:“孩子们,今天呀,我带你们走进一个奇妙的动物世界!”在讲解标本如何制作时,他一边讲一边用手比划,还不时抛出几个小问题,逗得孩子们笑声不断。
面对小朋友们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小男孩疑惑地问 “张老师,这骆驼标本身体里填充的是什么呀”,他都会耐心解答,毫无厌烦之色。他笑着说:“这可不是沙子哦,是咱潮汕地区常见的稻草,既便宜又环保。”他用自己的热情与耐心,让科学知识不知不觉地钻进孩子们的心里,为无数孩子种下了探索自然的种子。
多年来,正是因为张福平的无私奉献,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动植物标本、手工艺作品、图片资料展示以及现场讲解,深入了解了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文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下乡传授农业技术,助力乡村增产致富
张福平并未满足于仅在展厅内开展科普工作。为了提升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尤其是帮助乡村地区发展,他主动走出校园与展厅,频繁深入粤东地区的中小学课堂以及各个乡村,不计路途遥远,不顾风吹日晒。他坚持下乡送科技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志愿者的担当。多年来,张福平的科普足迹遍布粤东各地,科普受众累计超10万人次。
在中小学,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展一场场专题讲座,向孩子们播撒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的种子。而在乡村,他更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农民们带去致富“金钥匙”的事业中。从果树栽培技术,到“三农”政策宣讲,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潮州广袤的乡村田野上,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身为土生土长的饶平人,他有着天然的语言优势,当他拿起嫁接刀,操着熟悉的潮汕方言,与农民们打成一片时,技术传授变得高效而亲切。那些用普通话难以讲清的农业技术要点,经他用潮汕话一解释,农民们便恍然大悟。
在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碗窑畲族村、饶平县汫洲镇下园村等地,一场场果树栽培技术培训不断上演,张福平操着地道的潮汕方言,手把手指导果农修剪枝条、嫁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张福平不仅带来精心制作的PPT,还自带投影仪和嫁接工具,将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无缝衔接。
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张福平的车后箱里常年装着嫁接刀、枝剪、薄膜等实用工具和农业技术宣传手册。从2010年成为广东省农村特派员至今,他的足迹遍布粤东多个村庄。村民们发现,这位教授很接地气:潮汕方言随口切换,复杂技术讲得通俗易懂;村民们也经常通过电话咨询农业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张福平均详细给予指导、耐心解答。
在张福平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果园里的收成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而他,依然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书写着科技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交织的动人篇章。
文字:南方+记者 叶彤
海报:黄红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