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来过的这片“国宝”红树林,两年后有了新变化

南方+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察。远眺水天一色,绿树摇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我国红树林面积曾经一度锐减。如今,经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生态修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广东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现有红树林1.14万公顷。两年来,全省上下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这片林,推动红树林保护攀高向新。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俯瞰图。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俯瞰图。

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呼之欲出、各地创新举措竞相发力、红树林面积稳步增长……广东正为全国红树林保护事业积极探索、示范先行,书写绿染中国的生动故事。

红树林保卫战全面铺开

时值四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春意正浓。暖阳轻洒,红树林郁郁葱葱,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林间白鹭翩跹起舞,树下鱼虾自在游弋,游客们漫步其间,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是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保护区,总面积超两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五分之一。从习近平总书记驻足金牛岛擘画“国宝”守护蓝图,到“天空地”智慧监测体系织密生态防线,两年间,一场红树林保卫战在保护区全面铺开。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鱼藤清理。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鱼藤清理。

以制度创新筑基。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全力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逐步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2024年1月10日,全省首个针对红树林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推动构建“国家—省—市—保护区”四级红树林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同时,保护区还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两年来新种红树林300余亩。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造林现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造林现场。

以现代科技赋能。“我们强化巡护力量,采用‘人防+技防’的方式,对保护区红树林进行智慧化监测监管。”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苇介绍道,通过优化护林员队伍建设,引入智慧化监管技术,强化一线巡护力量,保护区现已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形成“高空卫星遥感监测+低空无人机航拍+地面人力巡护和视频监控”全方位多层次监管。

以联防联控护航。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与检察院、法院、公安、海洋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检察+审判+行政管理”综合保护协作机制,形成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司法保护新格局。数据显示,两年来保护区累计巡护里程超过10万公里,发现和制止破坏行为70多起,核查处理疑似违规问题点位300多个。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水鸟翔集。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水鸟翔集。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红树林聚集栖息的海鸟和候鸟也越发多了起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连续多年不间断开展鸟类资源监测,鸟类多样性及种群规模连续三年递增,并首次在广东境内发现线尾燕。截至目前,该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总数从2023年的312种增加至31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从“稀客”变“常客”,让这片湿地以蓬勃生机诠释了“生命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湿地银行”释放生态红利

在南粤沿海,红树林如一条灵动的绿色丝带,从潮州饶平柘林港蜿蜒伸展至湛江徐闻五里镇,广泛分布于14个地级市39个县。在湛江雷州半岛,它们在波涛间挺立;茂名水东湾畔,它们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阳江程村湾、江门镇海湾、珠海淇澳岛、惠东考洲洋等地,红树林宛如镶嵌在海岸的绿色明珠,以蓬勃之姿展现着生态魅力。

典型红树植物——红海榄。

典型红树植物——红海榄。

面对广阔的红树林面积,广东积极作为,以强大推动力做好保护工作。将红树林保护修复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和林长制考核,以政治监督推进工作,让红树林保护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鼓励各地创新保护修复路径,为红树林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推动生态与经济共赢,让红树林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广东正推动红树林成为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使其真正转变为“金树林”。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红树林保护与发展之路。在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全市通过科学规划分区、开展生态修复、搭建科研平台、发展生态旅游、挖掘文化价值等举措,推动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进;在台山镇海湾,碧道、古村、温泉、深井蚝等元素汇聚在一起,构筑起30公里长的红树林景观,一个“红树林生态保育+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多功能综合发挥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呼之欲出;在惠州考洲洋,红树林碳汇资源探索在此实践,开创了全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先河,进一步提高红树林碳汇资源利用和价值实现效率;在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异常火热,研学课程、康养步道、红树林主题旅游线路等沉浸式体验成为致富“金钥匙”……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

广东台山打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广东台山打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自上而下、同频共振,广东各地持续发力,将红树林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催生了许多新经济新业态,构建起多形式多层级的复合式红树林保护体系,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引擎。

红树林种植养护。

红树林种植养护。

为持续做好红树林保护,广东先后印发多份文件,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造林、退塘还林等方式,扩大红树林面积;推进红树林保护监测网络建设,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对红树林进行实时监测;加大科研力度,开展红树林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保护体系。如今,全省红树林面积已由1.06万公顷提升至当前的1.14万公顷,约60%的红树林被纳入自然保护地、近95%的红树林被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共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17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广东深圳正式签署。

2024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广东深圳正式签署。

“我们要切实推动广东红树林实现高水平保护,打造广东红树林知名品牌。”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6年底,广东将基本建成覆盖红树林重点区域的监测监视系统。未来,广东会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借助国际红树林中心等平台优势,完善保护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严打破坏行为,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保护修复与利用机制,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让群众共享红利,为全国红树林保护提供经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林荫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周丽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