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看偶像的演唱会,赴一场“青春之约”,但官方购票平台的门票开售即“秒空”,怎么办?你会不会选择花高价委托“黄牛”购票?千万要当心,谨防门票“坑”。近日,韶关乐昌法院审结一起诈骗案。
2024年4月,陈某了解到某热门男子演唱组合即将举办演唱会,萌生了冒充“黄牛”代抢票、骗取他人钱财的想法。于是,陈某在微博上发布了“有刷票机器、团队”的代抢门票信息。为了提高可信度,他还在某社交平台找到了该场演唱会门票的出票截图,并进行修图。随着演唱会越来越近,陈某无法提供演唱会门票,便以“出不了票”“卡被限额无法退款”等借口推脱或仅小额退款。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5月16日起,向陈某购票的一些被害人纷纷意识到自己被骗,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据悉,陈某通过代抢演唱会门票的方式骗取被害人资金共计6万余元。案发后,陈某家属代为退赔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另查明,陈某曾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被判处刑罚。
乐昌法院审理认为,陈某不思悔改,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数额巨大的财物,其行为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法官说法
代抢门票有风险,追星需谨慎。不法分子利用被害人急于购票的心理,使用低价优惠、内部渠道、二维码验证等宣传话术实施诈骗。法官提醒,购买演唱会门票需通过官方购票渠道或授权合作方,以防个人信息泄露、钱票两空。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廖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