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仁化县秉持“站点贴近群众(企业)建、服务跟着需求走”的建设思路,将就业驿站与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有机结合,成功打造了仁化“就业招聘一条街”,构建了“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同时高水平高标准推动就业驿站高效运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就业驿站建成以来,主体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3场,登记求职人数1524人,实现就业163人。
仁化县在就业驿站举办招聘会
打好“数字牌”,智慧赋能提质效
仁化先后投入超30万元用于驿站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强化人社就业创业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站点,提速就业“新动能”。安装配备“仁化就业”智慧求职招聘一体机、“就莞用”自助一体机两个服务终端,借助大数据,实现自助化、便捷化求职,呈现自助化程度高、便民利民的特点,智慧招聘设备提供招聘岗位1089条,求职者通过智慧招聘设备投递简历216条。依托韶关人才网官方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资深互联网招聘矩阵开展“云端送岗”,借助智能算法精准将直播信息推送至求职画像群体,从而提升直播参与度和转化率;深入企业经营生产一线开展“入企探厂”,沉浸式体验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邀请企业HR参与招聘直播互动,在线进行岗位讲解和岗位答疑,吸引在线观看5.6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54人。
智慧求职招聘一体机帮助求职者筛选岗位信息
打好“服务牌”,多元供给添动能
仁化以就业驿站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功能,内设岗位发布、求职登记、自助服务、便民服务四个专区,具备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信息发布、人岗匹配、就业援助六大功能,形成集需求归集、供需匹配、政策宣传等为一体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收集企业需求岗位830条,协助39家企业申报补贴,为464人次开展家政服务、粤菜师傅等技能培训,培训就业率达85%。同时,就业驿站以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联动多方、整合资源、上门走访,把就业工作做到社区、把就业帮扶做到社区,全面开展劳动力摸底调查,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就业服务需求,精准推送“妈妈岗”“零工岗”“园区岗”,促进居民就近稳定就业,服务群众超11554人次,推荐岗位信息4741条。
就业创业政策宣讲
打好“制度牌”,规范引领固根基
仁化把好站点建设关,推行“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实现规章制度、服务流程、业务事项、投诉渠道全要素上墙公示。强化队伍专业建设,制定岗位职责清单和服务标准化行为准则,配备专职人员,同时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构建闭环运行机制,建立定期会议和报告制度,通过台账抽查、数据比对、满意度回访等实现全流程监管,问题台账实施动态销号管理,求职问题平均解决周期从5天缩短至2天,回访满意度从90.70%提升至100%。
打好“传播牌”,立体宣传促可及
仁化打造“线上新媒体+线下实体+精准推送”传播体系,通过“仁化就业”小程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就业驿站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仁化就业”官方小程序页面浏览量达67.82万次;建立5个求职微信群,覆盖辖区失业人员、企业HR等979人;线上服务求职者4741人次,线上投递简历量232条。同时印制就业驿站宣传小册子和宣传品,扩大就业驿站宣传面,印制发放就业驿站宣传手册4430余份;在公交站、商超等人流密集区投放宣传海报17块,LED屏滚动播放宣传视频240次。深化跨域协作传播,驿站设立“东莞虎门民生帮扶项目”“东莞零工市场”等元素标识,开设“东莞岗位直通车”专属服务模块,实现岗位信息跨区域同步,进一步巩固深化虎仁对口帮扶协作机制。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张胜华 曾小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