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明星到工厂“新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如何炼成|粤商向新

南方+

采访周剑这天,优必选刚刚度过13岁“生日”。自2012年创业以来,他亲历了人形机器人从边缘走到聚光灯下的过程。

今年,“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具身智能风口已至。风口尚未形成时,优必选已在这条“长坡厚雪”的道路上跑了十多年,并于2023年底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今年春节以来,各类扭秧歌、后空翻、骑自行车的人形机器人层出不穷。“具身智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赛道。”周剑告诉记者,优必选今年的关键词是“落地”,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1000台,人形机器人将进入更多工厂。

今年3月,数十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协同实训。

 “all In”熬过“至暗时刻”

优必选总部坚守在深圳南山智园。2016年,公司刚搬到这里不久,540台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亮相央视春晚,吸引各界关注。鲜为人知的是,优必选这一年就进军大型人形机器人,成功研发Walker原型机,其后持续迭代。

去年起,身高1.72米的Walker S频繁抛头露面,进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实训,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并获得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

成绩背后曾有无数次抱头痛哭。周剑是上海人,曾在南京求学,在德国上市企业工作,2012年在深圳创办优必选,“All In”人形机器人。当时,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但人形机器人的挑战难度是业界公认最高的,涉及多项复杂技术,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来不得半点侥幸,也没法弯道超车。

周剑是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坚信人形机器人是未来真正具备交互功能的载体,下定决心要闯进这个“无人区”。

为什么选择深圳?对“硬科技”创业企业来说,选择深圳起步顺理成章。这座“创新之城”不仅有开放的人才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有华为、比亚迪等企业作为榜样引领,不断完善的创投生态,而且背靠拥有全球最完整硬件供应链的珠三角。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6万家,位列全国城市第一。

事实证明,他选对了。在深圳这个以快节奏著称的城市,“80后”华为践行“板凳坐得十年冷”,“90后”比亚迪深挖“技术鱼池”,“10后”优必选也做好长跑的准备。

后来的故事广为人知,他把第一次创业积累的几千万资金花光,甚至卖了自己在深圳买的三套房子和三辆跑车,这些经历在热播电视剧《青春之城》被演绎。

优必选Walker S1在比亚迪工厂与无人车协同作业。

“这11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2023年底,在优必选上市庆祝派对上,周剑在9分钟的发言中讲到任正非、王传福,这也是他非常敬佩的两位粤商。

他说,粤商精神的关键字是敢、熬、新,不仅敢为天下先、敢喝头啖汤、敢啃硬骨头,也有坚韧的精神长跑,熬得过艰难时刻。在科技硬核创业中,“新”字尤其重要,若能以更高的认知,深刻理解人类的需求,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新事物,会为具备敢、熬特质的人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厂万户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在这场艰苦的比赛中,优必选已跑了十多年,逐步发展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领跑者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领航企业。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站在了新一轮长跑的起点。

随着具身智能赛道火热,越来越多企业加入,仅仅在深圳,机器人“天团”各有所长,在多个方面创下第一。做得早、踩过坑的周剑认为,具身智能赛道重要但曲折,只会跳舞、翻跟斗但无法感知世界的人形机器人并不是具身智能,能打拳炫技但拿不稳一瓶水的人形机器人也不是具身智能,在热闹之外,应该看到本质,朝着推动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正确方向发展。

“与手机、电脑、汽车不同,人形机器人将人机协作的交互模式从被动交互变为主动交互,未来会成为真正意义上智能的终端。”周剑强调,具身智能强调物理载体与世界的交互,首先要感知,其次是推理和决策,最后完成动作,形成闭环,是一个比手机、电脑、汽车更大的赛道。

“人形机器人才是AI的最佳载体。”周剑认为,人类是有情感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才能跟我们实现交互,未来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大模型,真正能赋能的是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Walker S1在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的工厂实训。

马斯克曾预言:“人形机器人将来可以照顾孩子、遛狗、修剪草坪、端咖啡,全球80亿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周剑喜欢看历史和科幻作品,思考科技前进动力与人类追求高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未来一个人身边可能有两三台人形机器人,全球需要200亿—300亿台人形机器人,不仅在家庭中有多台人形机器人担任厨师、保姆等工作,还有工厂不同岗位、不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今年被不少人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前不久,东风柳汽宣布今年上半年在其工厂内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周剑说,人形机器人已经过了讲概念的阶段,今明两年将是落地之年,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将进入更多工厂。

随着优必选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未来在工业应用、商业服务、家庭陪伴三大场景应用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将会多快?周剑认为,在工业应用场景,尤其是搬运、分料等相对简单的场景,今明两年将落地较快,明后年将进入放量阶段,更高比例替代工人进行重复、危险性的工作预计需要5到10年;商业服务场景中,未来两三年会有更多人形机器人完成一些简单工作,未来5到10年可以帮助人完成更多的工作;家庭服务场景更加复杂,对人形机器人感知环境、与人交互等泛化能力要求更高,预计未来8到10年能更高比例进入家庭为人类提供陪伴和服务。

投资人曾说,看好优必选能够成长为万亿市值的伟大公司。周剑告诉记者,市值不是优必选的目标,而且具身智能的赛道足够大,万亿市值不是特别难。他当前的梦想是让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进入更多工厂,终极梦想是在一个人机友好共存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能够帮助人类实现物质极大丰富,同时还有人形机器人在家庭中做家务、提供陪伴,帮助人们卸下疲惫与压力,更好地体验人生。


【编者按】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广东省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六成以上的进出口额和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就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现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创新成果,南方日报、南方+近日开设“粤商向新”栏目,探寻一批在经济发展浪潮中坚持转型升级的广东民营企业家故事,进一步弘扬粤商精神,展现广东民营企业的担当与风采,助推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敬请垂注。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杨磊

设计:刘子葵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烨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