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节假日也能办事!《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5月1日起施行

南方+

政务服务对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州市持续推进政务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全市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但也仍存在部分政务服务事项标准不统一、办事指南编制更新不及时、政策兑现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4月10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下称《条例》)新闻通气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蒋晋介绍,《条例》共24条,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对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链条的详细规定,实行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排队等候时间可预查预判等,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营商环境得到制度性改善,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法规对政务服务提出刚性要求,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暖心贴心,实现政务服务再升级、营商环境大提升。”蒋晋表示。

怎么管?

政务服务事项“应纳尽纳”

《条例》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应纳尽纳”,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均应当列入基本目录统一管理,基本目录由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统一发布并动态更新。明确办事指南的编制主体和要求,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解决“同事不同办”的问题。

哪里办?

“一门办理”“一窗办理”

《条例》明确政务服务的办理渠道和途径。一方面是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除因场地限制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并经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同意外,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原则规定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

另一方面是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规定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应当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反馈办理结果。

谁来办?

派驻人员接受双重管理

《条例》要求派驻人员应当熟悉业务、经验丰富、胜任其职,接受同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和派出单位的双重管理。同时,派出单位在派驻人员中指定首席事务代表,代表本单位审批、督办政务服务事项,组织、协调政务服务事项联合办理,管理派驻人员等。

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启用。刘伟拍摄

如何便民?

缩减等候时间,明确急事急办

《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体验。

一是缩减等候时间。政务服务场所即时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明确当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督促改进。

二是明确适老化、适残化要求。规定推进适老化和适残化改造等无障碍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三是优化预约、延时服务。要求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提供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同时保留政务服务场所现场取号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

四是明确急事急办服务。规定相关单位通过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等方式提供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

五是提出集成办、跨域办、限时办。要求编制关联事项清单,制定公布集成办的操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梳理和公布全市通办、跨域通办事项清单,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实现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要求限时办结,明确受理单位一次性告知等义务。

六是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未能一次性告知、不接收申请材料或者未按时办结的情形,申请人可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诉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当受理、转办、督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七是强化数字赋能,持续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到现场次数。

如何利企?

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

《条例》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询、咨询以及主动精准推送等服务。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主动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主体,实现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编制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条件、程序和时限,精简申报材料,实现优惠政策一次申报。

怎么落实?

内部监管、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

《条例》从内部监管、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三个维度进行规范。一方面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对办事指南的审核监管。另一方面明确公众可以通过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种渠道,提出咨询、投诉和评价意见。此外,还规定了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组织代表视察、满意度测评等多种人大监督方式。

为政务服务扩面提质增效提供法治化“答案”

《条例》通过法治化、标准化、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智办’升级,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从立法技术上看,该条例注重条款的可实施、可操作性,其创新举措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广州样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晓慧认为。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涛表示,此次《条例》的出台,是广州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群众办事关心什么、期盼什么而作出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为政务服务的扩面提质增效而提供的法治化“参考答案”。其中,缩减等候时间、优化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错时应急服务等新举措亮点突出,充分凸显了政府政务服务的人性化与人情味。一直困扰群众的“上班时间没时间办事、下班时间没地方办事,周末假期办不了事、急事特事很难办成事”的实际困难得到解决。

广州市人大代表,南菱汽车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乔永超说,《条例》施行后能够大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牵头部门一次性申报,减少重复材料提交和跑动次数。同时,《条例》对企业登记中非关键材料允许“先受理后补正”,通过市级统筹与区级细化相结合,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人才的全链条支持,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汇聚广州。

“以前,曾遇到过同样的事情在不同区办理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让人很头疼。现在,条例的出台,很多事项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标准化,比如办理营业执照、水电报装等,流程和要求都统一了,再也不用担心‘同事不同办’的问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也不用担心跑冤枉路了,办事也省心多了。”市民王女士说。

完善窗口服务,推动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注重业务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让群众办事少跑、快办。

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文谦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严格对照《条例》要求,组织各个政务服务场所管理部门完善窗口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首先是完善统一预约系统,组织市、区、街(镇)各级政务服务场所提供排队办理进度情况,供申请人查看、预判,以减少现场等候时间。当出现办理事项超过合理时间或者排队人数过多时,工作人员将及时介入、查明原因,督促办事大厅改进服务。

其次是督促各个政务服务场所的管理部门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建立急事急办服务渠道,完善延时错时、早晚弹性、周末“不断档”等窗口办事服务措施,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企业群众确需急事快办的需求。同时也将收集汇总各部门的做法,通过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最后是强化效能监测,定期围绕服务成效、服务便捷、服务体验等方面开展监测分析,督促提供政务服务的相关单位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条例》确定的各项制度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

南方+记者 周甫琦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