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广东电视门户,学生可共享精品课程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4月10日上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仪式在广州举行。从今天开始,广东学子将能通过广东广电网络电视大屏,共享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课程资源,与名师对话。后续省内各大运营商将逐步上线。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和广东省教育厅共同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强省建设。

广东全省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率100%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广东对教育数字化需求迫切。广东在校生超2870万,是在校生最多的省份,有各级各类学校超3.7万所,城乡之间、各个区域、不同学段学生教育需求差异较大,迫切需要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广东全省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率100%,超100M(兆)宽带速率100%;课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超99%。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升级,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牢基础。

此外,广东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实力,拥有全国领先的5G、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和众多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可以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让每一名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

据介绍,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广东将采取五项举措。

加强教育新基建支撑力。强化原有设备的迭代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同时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补全补好乡村教育数字化“短板”,实现乡村学校专递课堂校校通、智慧平台班班连、数字应用人人用。

提高平台智能化服务力。加快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深度应用,同时发挥广东科技企业密集优势,积极推进前沿技术赋能教育场景,探索AI+教学、教研、管理的新模式,让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能化,让每一名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

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大力推进“新强师”工程,引导教师更好地拥抱和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培养一批胜任数字化转型的“种子型”骨干教师。同时,搭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东风,着力吸引一批对大单元、跨学科、数字化转型学有见地的师范生来粤工作。

强化优质内容供给力。推动媒体、文博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学校等创作优质内容的积极性,有力支撑师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家校协同育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掌握科学知识、领略文化魅力、塑造健全人格。

激发湾区合作创新力。对接港澳开展优质课程共享、高端人才培养、教学名师交流、协同教学科研,培育一批教育数字化合作区域、姊妹学校和互助项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在交流中繁荣,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湾区”标准。

促进全过程教育数字化

推进教育数字化,对广东意义何在?

活动提出,要发挥数字技术“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全过程的教育数字化,成为支撑教育强省建设的先导工程。

此外,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和偏远乡村倾斜,推动城乡、区域教育数字化、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样板工程;坚持“引才”和“育才”并重,围绕“五育并举”持续丰富学习资源,成为实现“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基础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在活动现场,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与广东省教育厅签订了《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与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数字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完善广东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扩大优势教育资源受益面。

采写:南方+记者 陈伊纯 吴少敏 钱明雅

拍摄: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编辑 卓佩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