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三川
“你的摄影小李已上线。”最近,演员李现收获了官方点赞。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发文称,演员李现果然不负“花鸟使”之名,以一己之力带火了“打鸟”多个相关话题。
古诗有云:“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不过,彼“打鸟”并非此“打鸟”,它源于摄影圈行话,主要指的是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类似用“长枪短炮”去“射击”,要求遵守摄影伦理,不打扰、不诱拍、不伤害——学会保持距离,才是最好的关爱。
“打鸟”一词此番出圈,固然始于明星效应,但又不止于此。上文提到的“花鸟使”,正是李现在古装剧《国色芳华》中的角色,身负搜罗奇花异鸟之责。有趣的是,现实中,李现不仅当了一回科普“代言人”,也堪称生态“体验官”,被多地文旅接连热情邀约。如果说明星流量是生态议题的“曝光补偿”,那么在关爱动物这条“引导线”上,公众的参与则拉大了故事的“景深”。
这既彰显了各地的“生态自信”,也不失为借势营销的契机。人们也可从中勾勒观鸟地图,解锁各地物候与风情。最近,不少网友就“喊话”李现:“我在珠海等你!”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了“候鸟的天堂”。
动物会给生态成色“投票”,人也是如此。观鸟经济的兴起正是一例。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内地的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到2023年底已达34万人,相较2018年的14万人翻了1倍有多,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观鸟看似“无用”,却自带情绪价值和审美趣味。不需要多炫的装备,也能与自然对话,在每一次快门的按动中,完成对生活的“构图”,对生命的“定格”,对生态的“聚焦”。
看(kān)好鸟,才能看(kàn)好鸟。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广东近年来的鸟类种群、数量均在迅速攀升,历史记录有野生鸟类584种,迁徙候鸟412种,爱鸟护鸟蔚然成风。目前,全省正在开展春季护鸟专项行动,各地的候鸟保护立法与执法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乐见更多的“花鸟使”,不仅以镜头记录羽翼之美,更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