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刚过去三个月,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打造的“南粤鉴真公益行”品牌已相继开展12场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累计为423人次鉴定物品2694件/套,其中文物数量达440件/套,多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近日,“博古鉴真——2025大型公益性文物鉴定及文物法规咨询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共有6位专家提供陶瓷、杂项、玉器、书画、钱币五类鉴定服务,为104人次鉴定约377件/套物品。
活动当日,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鉴定专家发现,不少收藏爱好者都是“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的“常客”,还不乏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带来的物品丰富多样,其中陶瓷和书画占极高比例,数量创历次“博古鉴真”活动新高。
这些物品涵盖名窑赏器、单色釉瓷器、民窑实用器、名家书画、古籍册页、玉摆件、玛瑙珠串、古钱币、近代机制币等。杂项类物品种类更是繁多,不仅有掐丝珐琅瓶、画珐琅盖盒、龙眼木雕、嵌螺钿漆画等大件器物,还有沉香珠、金手镯、水晶玻璃佛像、楚石印章、寿山石印坯、牦牛角笔舔等小件器物……
专家在鉴定过程中发现,不少送鉴物品的时代风格都偏早,他们提醒藏友,无论土痕是否真实,都应谨慎购买此类中高古风格类器物,避免涉及文物盗掘倒卖案件,或因“捡漏”心理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首场分站活动“南粤鉴真公益行——汕尾站”活动在汕尾市文化馆活动中心举办。这场活动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汕尾市博物馆承办,汕尾市文化馆、汕尾市收藏家协会协办。
活动预告一经发布,就有不少收藏爱好者踊跃报名。当天共有近70人来到现场,其中不仅有汕尾市各县区的市民,还吸引了香港、澳门等地的藏友。他们提着大大小小的盒子前来,有一些大件陶瓷器,鉴定时要在桌子上轮换两三轮才能全部摆完。专家在鉴定的同时,也耐心地为收藏爱好者逐件讲解物品的鉴别要点,普及文物法律法规知识。
从早上9时30分开始,这场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1时才结束,鉴定物品990件/套,数量创下了“南粤鉴真公益行”品牌活动开展以来的历史新高。
在这些送鉴物品中,瓷器同样是大宗,此外还有文人书画、刺绣稿本、铜佛造像、头簪帽饰、玉雕佩件以及与汕尾地区革命活动相关的证章等,反映出当地浓厚的收藏氛围。几位陶瓷收藏爱好者当场表示,准备将30余件藏品捐赠给博物馆,使其更好地发挥展示研究作用。
据了解,今年是“南粤鉴真公益行”品牌整合升级后迈入的第五个年头,每周二的公益鉴定、基层博物馆分站活动、与广东省博物馆合办“博古鉴真”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会场配套活动、文物鉴赏讲座、新媒体宣传矩阵等文物鉴赏普法方式已然形成常态化机制。
接下来,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将持续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充分发挥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广州)的辐射联通作用,带领“南粤鉴真”公益团队走向更广阔的人群,提供更加优质的文物鉴赏服务与普法宣传内容。
南方+记者 戴雪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