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I粤军”集体亮相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美国“对等关税”落地首日,广东举行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华为、腾讯等9家代表性企业同台发布最新AI产品。广东还发布了全省首批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行业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名单。

美国“关税乱拳”之下,越要展现“越压越强”的韧性。作为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广东正加速向“新”而行。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2个月,广东出口工业机器人5970台,增加51.6%,价值2.9亿元,增长14.1%。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

这一组组亮眼数据足以证明,广东机器人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正不断壮大。

如何在这场风浪中站稳脚跟,甚至逆势增长?答案或许就藏这场发布会里。

00:23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记者体验人形机器人互动

机器人添新成员

8个行业大模型,30个应用场景,29个解决方案,13款智能终端……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一大波AI产品扎堆上新。

广汽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在2025年自研零部件实现批量全球发售,2026年整机完成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我们所有核心功能部件全部自研,且关键指标具备较强竞争力!”发布会上,广汽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自豪地说。

对于机器人来说,最核心、最基础的关键核心部件当属驱动与电机。以驱动器为例,广汽自研的驱动器体积比传统产品缩小了80%,仅一个硬币大小,重量仅50克,但能提供额定20A的持续电流输出。这种“小体积、大功率”设计让机器人在各类环境下都能应付自如。

00:15

广汽人形机器人GoMate将在2026年小批量产

GoMate提上日程,M-Robots也前来报到。

发布会上,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开鸿”)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开源鸿蒙的分布式异构多机协同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Multi-Robots OS)1.0

这一突破性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操作系统迈入“多机协同、群体智能”的新阶段,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深开鸿CEO王成录表示,一方面,传统“Linux+ROS”生态长期垄断市场;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技术路线碎片化,硬件、软件互不兼容,导致重复开发成本高、协同效率低下。

从2016年起,王成录便带领团队开始鸿蒙操作系统研发,将鸿蒙操作系统带到手机、电视、手表、各种智能设备。在他看来,操作系统是机器人产业的“魂”,决定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生态扩展性。

拿这款M-Robots OS来说,它以开源鸿蒙(OpenHarmony)为底座,通过统一标准实现多形态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协作机器人、移动作业机器人等)的高效协作,并赋能机器人与人、环境的智能交互。

“我们有信心凝聚大家合力推动 M-Robots OS成为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核心底座,助力广东打造一个立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王成录说。

这一图景已缓缓展开。发布会上,深开鸿的合作伙伴乐聚机器人,便发布了两款搭载 M-Robots OS的人形机器人:面向教育的 Aelos 开鸿版和面向科研的“夸父”机器人。

场景革命

如果说传统机器人做的主要是“体力活”,如今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智能机器人承担了更多的“脑力活”,它们可以感知、学习,甚至有了决策和指挥的能力。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优化现有的应用场景,还能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拓斯达机器人产品线总经理徐晓明说。

徐晓明所说正是广东加速构建全链条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体系的“场景革命”。

所谓“场景革命”,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样的组合,有了更多的使用场景,能够充分用于各行各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机器人+”。

发布会上,各家广东企业也纷纷就此“秀肌肉”。

“我们正在打造‘开箱即用’的智能产品。”腾讯云广东省总经理王健表示,目前腾讯云大模型已在政务、零售、金融、工业、医疗、教育、文旅等30多个行业落地,以智能化实现增长突破。

视源股份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透露,该公司推出的希沃教育大模型,推动课堂点评效果提升53%、课堂行为识别效果提升26%、课堂语音识别效果提升10%。

在工业领域,库卡以“工业机器人 + 人工智能”为核心,持续推动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在产品开发层面,库卡将生成式AI技术贯穿研发、生产与运维全流程,实现工业场景的全面提效。

在AI的落地载体上,AR眼镜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AR 眼镜未来的市场规模会是人形机器人的100倍。”雷鸟创新CEO李宏伟认为。雷鸟X3 Pro作为全球首款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关键参数超越国际竞品30%,良品率突破85%,标志着广东在AR光学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如今,在中国,每卖出去3副AR眼镜,就有1副是雷鸟的产品。

00:31

广东要争当AI产业落地的“群龙之首”!

当前,广东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十大重点领域,广东计划培育100个示范应用场景与500个示范案例,形成成熟且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标准。

不久前,广东省工信厅官网公示了第一批50个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行业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名单,涉及文旅、医学检验、风控、智能制造、云计算、教育等场景。

开源生态

向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广东持续发力。

其中一大工作重点,就是开源生态建设。

“广东通过政策赋能驱动开源发展,现已聚集上百万的开源开发者,部分企业位列全球开源企业榜单前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表示。

具体做法有哪些?

一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每年遴选不超过5个优质开源社区及生态中心,按其上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800万元。另一方面,多方联动壮大开源生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相关开源社区。

此外,广东还将积极推动企业发布开源基础框架,赋能机器人、家电、汽车等产业构建开放应用场景,加速开源技术产业化应用与商业化路径探索。

比如,可以将开源项目产品结合家电、企业等特定行业的垂直业务场景,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推出软件订阅服务,或者为其他有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技术造血”与“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4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开幕,图为观众在观看人形机器人展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开幕,图为观众在观看人形机器人展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开篇提到的两款搭载 M-Robots OS的人形机器人,就是开放共创的一个优秀案例。

“开放生态还会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就像手机App一样。用户可通过‘模块商店’灵活扩展功能,如下载教育辅导或健身私教服务。”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杨金表示。

华为公司昇腾计算业务营销总监郝圣伟表示介绍,目前,已有80多家伙伴基于华为昇腾的算力底座构建大模型应用一体机,并在200多企业里面应用。

在广东,逐步构建的开源生态,正通过“集智聚力”的机制,实现多方协作创新,显著降低技术门槛并整合产业资源。

这场发布会背后,是AI粤军的蓬勃活力,也是广东“宠AI”的满满诚意,更是广东面对美国“关税大棒”的底气所在。

从终端产品到应用落地,技术突破从到生态联盟,锚定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目标,广东正奋力前行,积聚起新的竞争优势。

撰文:话题研究员 昌道励 许宁宁 陈明诗 刘倩

策划:袁佩如 张哲 麦小华

编辑 陈明诗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