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报料|警惕“戏精托”!东莞街坊疑遭“鱼胶骗局”

莞报料
+订阅

近日,东莞黄江镇居民刘女士在江海城市场外疑似遭遇“鱼胶骗局”,她花了2800元购买三斤半“鱼胶”后察觉异样,发现“非常像工业合成品,蒸煮后质地如胶水且散发异味。”

刘女士提供的“鱼胶”图片。

据刘女士描述,她在菜市场外遇一妇女兜售“自晒鱼胶”,单价标注98元/斤。两名“顾客”突然上前砍价至80元,其中一人更趁摊主不备多抓鱼胶塞入袋中,营造“抢购占便宜”氛围。

付款时摊主改称“按两计价”,刘女士犹豫间被“托儿”催促快付,称“超划算”,转账后更被尾随监视以防退货。刘女士还告诉笔者,到家后她在网上检索发现,同类骗局在佛山、珠海、深圳等地屡有发生。

泡发(图左)以及煮熟后(图右)的“鱼胶”。

目前,刘女士的丈夫已到派出所报案并录口供。刘女士表示,相关部门提醒其可能遭遇欺诈买到了假鱼胶,可自行找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黄江镇相关部门提醒,近期有流动摊贩以低价促销特惠商品为名实施诈骗的事件发生,不法分子利用人民贪小便宜的心理,通过以次充好、虚假称重、群托哄骗、收款消失等手法侵害消费者权益。各位消费者要谨防“群托”配合演戏、催促付款等异常行为,警惕“免费试用”“扫码送礼”等诱导性话术,切勿因贪小便宜、冲动消费心理轻信低价促销;购买流动摊贩物品前要核实清摊贩经营资质,查看清楚商品生产标识等,以防购买到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在高消费行为后要开具消费凭证,保留支付记录,如发现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情况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求助。

链接:市民应如何辨别真假鱼胶?

鱼胶即鱼鳔(鱼类用于调整下沉和上浮的器官,也叫鱼泡,内有气体)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消费者在购买鱼胶是可通过观察颜色、透明度,检查纹路和形态,嗅闻气味等辨别真假鱼胶。

真鱼胶通常呈琥珀原色,表面颜色有深有浅,具有自然的纹理和颜色深浅不一的特点,表面自然透亮,纹理清晰细腻,肉质油亮通透,具有淡淡的鱼腥味。假鱼胶颜色过于白净,颜色均匀无瑕疵,可能经过化学处理,如双氧水或二氧化硫处理,使其颜色统一,纹理可能粗糙,无纹路或纹路杂乱,色泽灰白,透明度差,可能无鱼腥味,而是有刺鼻的味道或其他异味。

撰文:蔡子航 何建文 朱晋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