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但融资难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自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潮州金融监管分局创新工作思路,做实“加减乘除”法,推动机制在基层落地见效,为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自去年底机制运行以来,潮州辖区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超过5.8万户,授信超过110亿元,累计贷款金额超过86亿元,年化利率3.53%。
央地协同做“加法”,多方合力撬动金融力量
自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潮州金融监管分局强化横向沟通,联动潮州市发改局及时建立市级工作机制,推动区县机制全覆盖。分局靠前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配合开展企业走访、审核、推荐工作,深入潮安经济开发区、电商协会、古巷陶瓷行业协会等组织实地调研,督导饶平金融监管支局开展进商圈活动,做好政策解读和融资对接,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同时,分局发挥机制专班“修复”作用,针对不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问题,及时发函向潮州市发改局提出建议,推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盯走访中有融资需求但尚不符合授信条件的企业,逐一分析、及时反馈、加快修复,切实帮助企业特别是首贷户获得金融支持。
流程收费做“减法”,减息减费致力让利企业
潮州金融监管分局督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潮州民营小微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利率政策,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近年来,信用、保证、抵押等贷款利率均呈逐年下降态势,切实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执行规范涉企收费要求,2024年以来累计免除抵押登记费、押品评估费近1.5万笔,惠及企业1万多户,免除金额近750万元。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进一步缩短服务流程。分局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多渠道调取数据、多维度尽职调查,实现批量尽调、放贷、管理。例如,农业银行潮州分行对省级农业产业园实施及参与主体给予贷款支持,累计服务近2500户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近6亿元,有力带动了单丛茶、凉果、水产等特色农业发展。
信贷支持做“乘法”,特色服务强化倍数效应
潮州金融监管分局积极引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具有本地化特色的信贷金融产品,贴身服务本地产业。例如,潮州农商银行围绕“制造业当家”,因地制宜创新“凤凰单丛贷”“包装印刷贷”“红色苏区贷”等13个特色产品,精准对接本地产业需求。短短2年来,系列特色产品已累计投放超42亿元。
同时,该局还指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创新开展整镇授信、产业链整体授信等满足多元融资需求。例如,邮储银行潮州市分行基于饶平县汫洲镇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实际,与镇委、镇政府签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政银合作协议》,以整镇授信10亿元助推海洋牧场发展。
此外,该局着力引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深耕重点领域,加大对外贸、科创等领域信贷投放。例如,潮州某外贸企业主营鞋帽出口,因海外订单激增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存在融资需求。建设银行潮州市分行走访发现后迅速制定外贸贷方案,深挖海关大数据运用优势,在48小时内完成从尽调到放款,为企业发放贷款2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激活动能做“除法”,疏堵结合破解融资难题
聚焦民营小微企业,潮州金融监管分局打破集体土地抵押堵点。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系列免抵押快贷产品,缓解集体土地抵押难问题。例如,工商银行潮州分行推出“技改贷”线上快贷产品,以近两年有设备采购的制造业小微企业为目标群体,用于补充企业因购置设备而产生的流动资金缺口,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工业互联、上云、技术升级改造的痛点。
聚焦蓝色经济,破除海洋资产融资难点。例如,针对饶平县域近海捕捞渔民融资难、贵、慢困境,中国银行潮州分行深化与省农担粤东分公司合作,结合实际量身定做潮州市首笔“粤农担·渔船捕捞担保贷”贷款项目,并成功实现快速投放贷款金额300万元,为近海捕捞的渔民注入金融活水。
聚焦尽职免责,破解银行惧贷畏贷心理卡点。积极督促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健全优化机制上下功夫,持续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规定,为信贷人员解决“后顾之忧”。2024年以来,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政策导向、勤勉尽责的业务人员实行免责共计600余人。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卢雪钿 陈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