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望,河涌纵横
不同的地貌
为东莞带来了多样的美味食材
丰富的水产
让大家对鱼情有独钟
对鱼的料理更是精细刁钻
鱼鲜以不同形态
渗透进东莞的烟火日常
各种鱼有属于它“最东莞”的吃法
揾食东莞
鱼的N种吃法
江海汇聚,让鱼成为东莞人餐桌上的常客,在吃鱼这件事上,东莞人不仅追求原味生猛,还善于使用二次加工手段丸、粉、粥、汤都是常见的手法。
几乎每一个镇都有自己拿手的鱼美食,凭借自己的手法感受鲜味。
“大道至简”的清蒸
临海的虎门、沙田,每年开渔后,大家便开启了“吃鱼自由”,黄皮头、挞沙鱼、海立鱼各种美味陆续上桌。
东莞老饕最懂此时该践行“大道至简”,各类新鲜的鱼仅仅只是清蒸就能最大发挥出它们的清甜与鲜味。
鲮鱼的多种变化形态
河道纵横,自古就是鱼米丰盛的东莞水乡,食材主要以河鲜为主,水乡人擅长从肥美的鲮鱼下手。
冼沙鱼丸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高埗的传统美食。从鱼塘中捞出新鲜的鲮鱼,耐心捶打,制成冼沙鱼丸,一捶一打的功夫,都在入口弹牙的瞬间得到回应。
当地真正老字号的鱼丸店通常每天限量发售,以保证量少质优。冼沙鱼丸吃法众多,最直接吃法便是用清汤煨煮,简单的烹饪最是滋味。
同样是鲮鱼,中堂人则将其超级变化形态,将鲮鱼肉做成面皮,再包裹着要用猪肉、腊肠、冬菇等混合形成的内馅,这就是中堂鱼包。
包好的鱼包形状像一尾首尾俱全的大头金鱼,它的吃法有很多,用鱼肉制成的皮,吃起来都带着鱼肉香,而且嚼劲十足,久煮也不容易软烂,小巧却“鲜掉眉毛”。
在麻涌,人们还会将鲮鱼剁成鱼胶经过调味之后制成新鲜的鱼面,鱼面鲜美弹牙,吃入口中嫩滑而无刺,十分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小小鲫鱼,大大惊喜
同样是河鲜的鲫鱼,虽常见,却因其骨刺繁多,常被大家简单地用来煲汤,后便舍弃,仿佛它的美味只在汤中得以体现。但东莞人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吃法,让小小的鱼藏着尽显美味惊喜。
在厚街有一家宵夜档,凭借一道鲫鱼米粉俘获很多爱吃鱼人的心。
一条鲫鱼+一碗汤米粉,就是这里的标配。出餐的时候用来熬过汤的鲫鱼浇上豉油,搭配一碗鱼汤素米粉,看起来简单朴素,里头大有惊喜。
乳白色的鲫鱼汤配上口感爽滑的米粉,米粉吸满鲜味,鲫鱼肉质鲜甜,口感嫩滑,点睛之笔则是鱼籽和秘制酱油。
除了鲫鱼米粉,在石龙还有一家深受食客欢迎的鲫鱼粥,甚至有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来。
新鲜的鲫鱼肉片和用鱼骨熬制的粥水搭配,是超级鲜甜加倍,奶白浓稠的粥底夹着滑嫩雪白的鲫鱼肉片,让人难以抗拒。
以鱼肉为食材的东莞特色美食很多,鱼骨米粉也是其中一道。
鱼骨米粉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每一步都讲究精细,优质的米粉和新鲜的鱼骨、鱼片,搭配特制的汤底,经过烫煮和调味,最终呈现出的是一碗看似简单却口感丰富的鱼骨米粉。
在东莞比较出名的鱼骨米粉多在石龙、石排,大家更喜欢将它当做早餐。
鲜美的独特风味
胆大的东莞人,对于烹饪河豚也有一手。这种集人间美味和“剧毒”于一身的鱼,依然有无数人带着勇气去吃它。甚至还有了“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味皆无”的说法。
在东莞,大家更喜欢叫它为“鸡泡鱼”。
提到吃鸡泡鱼,大家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想法:去虎门新湾。
在虎门新湾有不少擅长烹饪鸡泡鱼的大排档,这里吃河豚有多种做法,大多会选择河豚清炖萝卜和盐水浸,既保留肉质原本的品味又能吃出它最地道的鲜味。
同款做法的不同滋味
在道滘人餐桌上有一道难以被忽略的风景——禾花鲤炊饭,禾花鲤是混养在稻田里的鲤鱼,以鱼肉鲜嫩香甜,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
搭配腊味,鱼汁在蒸煮的过程中渗入米饭,鲤鱼的鲜甜和腊肠味融合起来,一口饭送进嘴里,齿颊留香。
在茶山同样有一道有名的鲤鱼炊饭,也称作「建威将军饭」,这与南社村的清代名人谢遇奇将军的经历有关。
相比道滘的禾花鲤炊饭,茶山的鲤鱼炊饭,添加了花生、红枣、葡萄干等一起蒸制,米饭吸着鲤鱼的脂香,满嘴肥美,特别是配上葡萄干,化解了饭中的油腻咸浓,吃起来更加清爽。
年年有鱼,月月有鱼
对东莞人来说
吃鱼,一直是认真的
从海岸到河涌,从清蒸到捶打
东莞人以智慧与匠心
在方寸餐桌间
勾勒出江河湖海的波澜壮阔
走,吃鱼去
大家还知道
哪些东莞特色的鱼类美食?
快来评论区分享
统筹:市委网信办
来源:东莞发布
撰稿:曹慧婷
编辑:李秀莹
校对:陈灿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