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书香之气,致人生之远 ——佛山市顺德区富教小学以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粤派名师
+订阅

吴美华

中共党员,中共均安镇富教小学支部委员会书记,佛山市顺德区富教小学校长,小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员,佛山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佛山市书画教育重点学校先进个人,顺德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顺德区师德先进个人。

在佛山顺德有名的书画之乡均安镇三华社区,有一所在业内略显低调、在当地却享有盛誉的百年老校,它以“富之教之,书香致远”为办学理念,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古筝、粤剧、咏春等特色明显,其中尤以书法教育闻名遐迩。

这所学校有一个颇有内涵的名字——富教小学。在这里,你能看到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你能看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累累硕果,你能看到一群“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富教师生,你能看到“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学校品牌……

5月29日,正值富教小学“校庆杯”亲子书画大赛举办之际,本刊记者走进富教小学,深入了解该校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故事。

书香浸润氛围浓

来到富教小学,记者一行首先被挂在学校门口的校名所吸引,因为这个校名由学生书写。该校校长吴美华介绍,邀请学生书写校名是学校开展书法特色教育的一大举措,也是很好的成果体现。校名牌定期更换,且每次都会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置身于富教小学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学校整体呈现园林式风格,校园文化建设则以“汉字书写”为主线。校门口正对着的是古韵味十足的富教堂,这里既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所,更是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的展示平台,四周挂满了师生书法作品。只见屋顶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大字,舞台正对面的墙壁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繁体“書”字,左侧写着“一横一竖学写字”,右侧写着“一撇一捺学做人”。

漫步在校园内,无论抬头、平视、低头,均能看见师生的书画作品,班牌是学生写的,厕所指示牌是老师写的,消防栓门也做成既是警示保护、又是学生书画作品的展示栏。每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多采用书画元素,并在每个班设置了书法展示橱窗。学校科创团队还设计制作出一款美观又便于各班展览、更新的书画展示框,班班相接,层层相扣,形成了师生喜爱的书画文化廊和你追我赶的书画学习氛围。

记者还发现,富教小学的每间办公室都设有一张书法桌,方便教师随时练习书法。记者偶遇了一位正在临帖的英语老师,她告诉记者,学校的每个老师都要学习书法,且定期上交作品。在富教小学,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教师在办公室练字,前来交作业或路过的学生看到了,会站在旁边观看,然后点评一番,甚至主动要求和老师“PK一下”。

吴美华介绍,近年来,学校耗资100多万元,对书法室和礼堂进行翻新,建成极富书法艺术气息的教学场所和作品展厅,为书画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书法教学方面,使用书法教学专用讲台、“沃笔”写字学习系统,充分保障师生习字书帖、文房笔墨等。整个校园形成了一种润物无声的书香氛围。

历史积淀底蕴深

谈及学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起源和初衷,吴美华表示,这还得从学校的悠久办学历史说起。

富教小学坐落在顺德均安三华一角,此处早在清代就出了临书大师欧阳显,其书法临摹技巧达到至臻至善的惊人效果,名振岭南书坛,时人广为称道。得欧阳显之承传,三华由古而今便是顺德有名的书画之乡。

富教学校(富教小学的前身)作为一所村办学校,始建于1924年,该校有优秀的重教传统,“富教”二字也是取自孔子之训,寓意“欲富先教,富而优教”。同时,该校还是均安地区创办最早且唯一未停办过的一间学校,是区域内最早实现男女同堂的学校,也是打破旧社习俗的先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百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及村里爱好书法的老人家们就带着有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传授书法,传承底蕴。为弘扬欧阳显的书法艺术精髓,擦亮三华书画品牌,繁荣均安文化事业,均安镇于2004年开始举办首届“欧阳显杯”书画比赛。同年,富教小学开始聘请专业书法教师,将书法课编入课程表,正式开启系统的书法传承之路。

“究其初衷,既是传承书法,更是传承淳朴乡风民风,是对深厚文化的发展。”吴美华表示,同样的,学校对粤剧、篮球的传承也是如此,均安是著名的粤曲之乡,均安女篮也曾举国闻名。正是在这样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下,富教小学传承地方特色,打造学校品牌。近年来,先后培养出两名广东省粤曲“明日之星”,粤剧节目也先后获得市级奖励,学校获评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篮球课程全面普及,篮球队先后参加省、市、区、镇比赛均获佳绩,学校还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校园篮球推广校。

攻坚克难韧性强

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碎片化到系统化……在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的道路上,富教小学一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但始终初心不改、步伐坚定。

师资问题是学校首先要面临的困境。特色课程需要专业教师带领,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富教小学只有一位书法教师,甚至有三年时间没有专职书法教师,书法教学遇到瓶颈,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在此困境下,学校决定寻求突破,一是引入社区协会进校园,补充师资;二是培养教师,校长亲自带头,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书法。经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能够担当起基本书法教学的教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形成了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再如粤剧、武术、古筝等特色课程,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就借助社会资源,补充师资,有效解决了团队训练提升的难题。

其次就是经费短缺问题。学校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开展特色教育的需要,怎么办?只能开源节流,把经费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在刀刃上,同时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如学校的书法、古筝、咏春特色建设,就长期得到所在社区三华居委会、青年企业家协会、校外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

课程建设则是学校特色建设走深走实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曾经,富教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一度处在瓶颈期。为此,学校决定打破教学界限,开始从书技走向书育,逐步走出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致远”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多学科开展跨学科课程,形成了学校特色课程,至今已形成特色学科引领贯穿、多学科融合教育、德智体美劳多育并举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之路。譬如,有四名学生的主题书法作品被佛山市档案馆永久收藏;体育老师将书法和太极融合,自编了一套“书法操”,课间练习“书法操”已经成为富教小学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学生们会通过粤剧表演讲述校园书法学习的故事;古筝、诗词朗诵等表演节目也会主动融合书画元素;举办交通安全、法治安全等主题的书画比赛……

最后,社会认同也是一个问题。吴美华表示,曾经教育信息现代化、教育理念国际化等现象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在历任校长的共同坚持下,富教小学坚持走好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再造之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和培养也让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走向更宽广的发展之路。

成果丰硕亮点多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一门技能,更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自2004年开始扎根富教小学,吴美华全程参与和见证了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之路。

20年来,吴美华从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富教小学的掌舵者,继续引领全体富教人走好传承和发展之路。20年来,富教小学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也由一开始的星星点灯式的兴趣培养模式,经历课程带动全员学习,再到今天形成了繁星闪烁的书育引领德育、美育的美好局面,一直朝着“养书香之气,致人生之远”的目标前进。

回顾来时路,吴美华总结道,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的整体思路是从教学走到教育,走好“传承—发展—再造”之路。从基本的传统文化技能学习着手,深挖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渗透,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鲜明,从学校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到特色课程,均以传统文化为主线,贯穿于学校大课程体系。以书法为例,课程建设走的是“书韵—书技—书艺—书育”之路,从技能学习走向艺术美育,到品行、文化自信的德育,再到各学科的跨学科融会贯通,达到“养书香之气,致人生之远”的全面育人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富教小学逐渐构建了一套颇具富教特色的顶层理念体系,以“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为校训,形成了“富德致正”的校风、“博学致慧”的学风和“尊教致行”的教风。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也形成了两大亮点:一是传统文化在学校环境、课程体系、学生活动中均得以渗透和发挥作用,形成了处处有文化、时时皆育人的良好环境;二是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不仅是传承,更是结合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实现文化再造、延续发展的态势。

再接再厉续华章

采访当天下午,富教小学举行“校庆杯”亲子书画大赛,为即将迎来的“百年校庆”献上祝福。比赛规则很灵活,亲子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也可以各自独立创作,最后提交的作品分类别进行打分,亲子组合以二人平均分排名。在富教堂内,只见数十对亲子并肩而坐,他们用心书写每一个汉字,勾勒每一根线条,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创作。有的通过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写出了对文明校园的美好向往;有的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了校园里同学团结友爱、奋斗拼搏的画面。作品完成后,学生与家长们还参加了亲子书画游园活动。活动共有五个书画摊位,分别是拼字成“诗”、书“粽”有你、乘风破浪、添笔成字、书法字谜五个游戏。孩子们带着家长进行闯关,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创作的魅力。整个校园洋溢着欢声笑语,学生和家长们度过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亲子时光。

比赛开始前,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学生,大家都表示很乐意参加这样的亲子活动,并对学校老师的敬业态度和学校特色办学给予了高度肯定。5年级4班郑国豪的爸爸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亲子书画大赛,父子二人准备各写一幅硬笔书法作品参赛,“我们不是户籍生,当时就是看重富教小学的学校氛围才选择来这里。我女儿也在富教小学读书,其实她的字更漂亮,不过这次我是和儿子组队,给他加油打气。”三年级2班欧阳滢琳的妈妈则介绍,得益于学校的熏陶,女儿很喜欢画画,平时在家母女二人也会合作。5年级4班的学生吴汝晗告诉记者,她很喜欢上书法课,也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在这里读书很开心。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关于富教小学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期末手工阅卷期间,阅卷老师会说“这一看就是富教小学的卷子,字写得好”;周边社区搞活动需要题字,居民们会说“找富教小学的学生来写就行”。

无论是来自机构、协会的一个个荣誉表彰,还是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我们不难看出:百年老校富教小学扎根本土、立足时代,厚植百年历史底蕴,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坚持“传承—发展—再造”的思路,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学校品牌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要再接再厉续写新的华章。”吴美华向记者介绍了学校未来发展规划。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环境建设,争取多方协助,建设校史馆、翰墨园、风雨廊等工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底蕴深厚、配套齐全、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高质量特色学校。更重要的是要深化文化育人功能,优化办学品牌。深化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传统文化在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再造书法教育、篮球课程、太极功夫学习,做好古筝、咏春等传统艺术和武术的教学,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整合,真正做到人人写好字、个个有特长、生生长体能,进一步擦亮富教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品牌。

(本栏由本刊专题记者组撰写)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