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结束,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内很快便恢复忙碌的生产状态。在广东云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里,被机械臂精准抓取的药材,经过清洗、切片、烘干等工序,变成一袋袋封装的精品中药饮片。不远处,颂春南药产业园的冷库中,成吨的肉桂、巴戟天正等待发往全国。
作为广东生物医药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药之乡”闻名的云浮,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跃向百亿级,悄然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接地”。
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生态资源与产业链双重加持
云浮的群山之间,藏着“中国肉桂之乡”的密码。这里气候温润、土壤富硒,适合南药生长。目前,全市南药种植面积133万多亩,约占全省1/5,其中肉桂种植面积超90万亩,占全省51%以上,排名第一。在罗定市肉桂产业园,农户李伯指着连片的肉桂林说:“以前只是简单地卖原料,现在园区企业搞深加工,利润翻了几番。”这种转变背后,是云浮从“种药材”向“做产业”的升级。
近年来,与云浮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数据不断跃升。2024年,全市35家中医药制造规上企业总产值达37.65亿元,同比增长10.31%。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拥有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南药)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和2个省市共建生物医药培育园区,形成了覆盖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链条。16个中药材产业化基地、110家加工企业、143家种植主体,共同勾勒出云浮“南药经济”的轮廓。
据云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云浮生物医药产业链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康养”的闭环。上游,银田农业、至纯南药等企业推动标准化种植;中游,温氏大华农、雷允上药业等龙头企业专注高附加值环节,如中成药研发和破壁饮片生产;下游,颂春南药的仓储物流和衍生集团的康养产品,则将产业链延伸至消费终端。以温氏大华农为例,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年产值超10亿元,成为兽药领域的链主。
同时,政府的“真金白银”为产业注入活力。小微企业上规奖补、高新技术企业补贴等政策,最高支持额度达5000万元。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院校,每年培养输送2000多名专业人才。
云城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灿辉介绍,在医药企业的制药流程中,蒸馏提取药材成分是关键环节,因此蒸汽供应至关重要。产业园紧邻云浮发电厂,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通过高效管道系统直接输送至园区内的各家医药企业,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更构建了一个绿色、循环的生产体系。这一基础设施已成为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大而不强”转型“精而优”
俯瞰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一栋栋崭新的厂房正拔地而起,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园区已成功落户项目16个,其中1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通过产业园区这一发展模式,众多生物医药企业逐渐集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然而,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也面临着“星星多,月亮少”的发展困局。云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云浮生物医药产业仍缺乏龙头企业与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园区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具备强大实力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来推动南药精深加工等高端产业的发展。尽管华润三九、中国中药、广药集团等知名企业在云浮已有产业布局,但尚未在园区内真正投资兴办企业,因此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聚效应。
此外,园区在产业孵化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南药领域)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种质资源库目前尚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尚未具备产业孵化能力;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虽设有孵化大楼,但产学研孵化工作尚未实质性开展;两个南药产业园虽分别成立了云浮南药研究院、罗定肉桂研究院,但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刚刚在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投产时,一些客户觉得这里太过偏僻,不大愿意过来谈合作。在高端技术人才招聘上,因为地理位置、薪资等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随着产业园的知名度提升,未来新高铁的开通,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广东春华药业有限公司厂长曾宇春说。
在品牌引领带动力上,云浮生物健康产业也有待提升。据了解,云浮肉桂产量占广东51%,但95%通过肇庆、梧州出口,本地品牌存在感微弱。与“新会陈皮”“化州橘红”相比,云浮缺乏叫得响的区域公共品牌。云浮市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尽管近年来已成功孵化出30余个具备一定市场辨识度的南药企业品牌,但尚未形成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核心品牌矩阵。”
这种“大产业、小品牌”的矛盾,既制约了云浮生物健康产业的价值转化效率,也反映出区域品牌战略的系统性短板。云浮南药产业仍以原料销售为主,没有中药材专业市场,价值链未能形成,种植优势未能转化成市场优势。此外,药食同源产品因生产许可限制,难以进军高附加值市场。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内的多家企业反映:“受大环境的影响,目前我们开拓市场仍旧存在较多困难。”
产业集聚向“百亿集群”进发
南药种植区域几乎遍布云浮全市。在云城区南药产业园,颂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定制药园,将种植与加工直接对接。据了解,云浮计划进一步扩大南药种植,推动订单农业。未来五年,全市计划新增10个省级中药材基地,打造规范化种植示范区。
在园区提质上,针对配套短板,云浮正加速完善园区服务。云浮健康医药产业园将建设集中供汽、药渣处理系统,并引入金融、税务等一站式服务。罗定中药提取基地依托热电联供优势,吸引药企集聚。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孵化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将培育更多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张灿辉表示:“希望未来通过产业园的平台,将云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药市场与大西南药材种植地区的节点,吸纳全国各地的优质企业。在云浮将各地药材深加工后,将产品卖到大湾区以及更远的地方。”
一方面,从产品到平台,打造云浮品牌。据云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成为重中之重。云浮计划申报“云浮肉桂”地理标志,并依托中国(云浮)南药5G交易云平台,建设大湾区中药材配送中心。衍生集团正开发“药膳预制菜”,结合本地特色推出“牛大力炖汤包”“肉桂养生茶”,试图从食品赛道破局。
另一方面,从药材到康养,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向大健康领域延伸是另一突破口。春华药业的益生菌系列、云智中药的养生代用茶,已打入粤港澳市场。未来,云浮将推动“南药种植—文化体验—康养旅游”融合,规划一体化旅游线路。
从深山里的种植户到自动化车间,从原料输出到品牌打造,云浮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尽管挑战重重,但这里的探索为粤北生态发展区提供了样本——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在湾区经济中找准定位。正如云浮市中医药局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成为‘湾区药仓’,更要成为‘中国南药创新高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的肉桂香,将飘向更远的市场。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冯焕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