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学宫风雅(AI辅助生成)
“小故宫”既视感,罗定这里的书香墨韵藏不住!
跨越两千年,罗定沉淀出悠长的文脉和历史。泷江边的古城墙、龙龛岩的神秘历史遗存,文史的故事在这里常讲常新。
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交织,罗定以丰厚的底蕴赠予来者一个厚重的文化世界。文塔之下,学宫之中,与古韵新风撞个满怀。
三百年学宫,藏着岭南建筑的美学
罗定哪个地方最富有文化气息?文塔和学宫已成了罗定的城市符号。
罗定学宫,俗称孔庙、文庙,始建于1647年(清顺治四年)。
这里是西江流域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学宫,由此成为“岭南文脉”冠冕上的一颗宝珠。
来到学宫,入目第一眼是棂星门,为六柱冲天式牌坊,从中轴线往后,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最后是崇圣祠,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
图源小红书@_快活麻雀
红墙黄瓦、古树飞檐,随手一拍就是国风大片。
大成殿是整个学宫的主体,五开间五进深,重檐歇山顶。殿前有月台,台阶前有红石雕云龙丹墀。
从建筑规制来看,学宫建筑按中轴对称的形式来排列,俨然一座完整的宫殿,所谓学宫的含义即如此。
图源小红书@喂,系我啊!
罗定学宫凝聚古朴典雅之美,又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
整体布局严谨,遵守传统形制,细部装修和装饰又有创新,铺地、砖柱、斗拱等做法都很有特色。
如大成门左侧的名宦祠和明伦堂、右侧的乡贤祠都是岭南硬山顶厅堂式建筑。
与百年学宫同框,古韵映红墙,“故宫”既视感藏不住了。
图源小红书@土豆玉米与西瓜
琅琅书声回荡百年,明清时期每逢开学和孔子诞辰,官府都会举办盛大祭典。
时光流转,学宫圣迹位列罗定八景,目前更是游玩罗定的必去之处。
凤凰花开,红墙黄瓦撞进初夏
想拍红墙大片,不必远赴京,眼前就有学宫!
每年春季,红墙黄瓦配玉堂春,就是天然的古风大片背景板。穿身古装,以宫墙花木为底拍照,妥妥的氛围感主角。
图源小红书@尹小咩、
除了与红墙黄瓦撞个满怀,待5月一到,凤凰花开,枝干遒劲沧桑,满树红花灼灼其华,又给古建筑披上了“烈焰霞帔”。
仰拍红墙花影,三分构图法,天空留白,宫殿为背景,瞬间get故宫同款!
图源小红书@尹小咩
战火中的书香
忆烽火岁月,百年办学史上,中山大学曾在罗定留下痕迹。
1938年10月,为躲避日寇的铁蹄,保存力量,中山大学以及广州的多所高校和中学纷纷向内陆迁移,中山大学选择了粤西的罗定作为迁移安置地之一。
图源小红书@只只
师生在抵达罗定后,农、法、医三学院和理、工两学院则被安置在罗定学宫、罗定中学、民众教育馆和榃卜等地。
在那段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以中大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罗定展开了充满活力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为罗定壮大了红色火种,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山大学在罗定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不仅限于当时的学术活动。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红色血脉得以壮大。
图源小红书@图纸上的半江月
▲历史因缘汇聚,构成一个“烽火弦歌”中的罗定。
周边玩法:一键打包罗定文化之旅
逛完学宫别急着走!罗定这座千年古邑,还有更多宝藏等你解锁——
长岗坡渡槽,红色水利奇迹,空中“天河”震撼到失语!
文塔之下,空间开阔,厚重的历史美感令人陶醉。
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文塔高47米,有“广东第一古铁塔”之名,是广东已发现和保留最完好的有绝对年代的铁铸塔柱文物,可俯瞰整个文塔公园和罗定市区的景色。
蔡廷锴故居与东南一景,感受铁血与柔情交织的故事。
天然溶洞如巨龙穿山而过,传说六祖惠能曾在此修行,此地名为龙龛岩。
龙龛岩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苹塘镇谈礼村石灰岩山峰——龙龛岩的溶洞中,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保留文字最多的初唐摩崖石刻,历来被称为“粤之瑰宝”。在此处寻幽访圣,可叙“岭南第一唐刻”之荣光。
岁月无声,文脉永续。站在学宫青灰地砖上,触摸红墙的温度,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书声。如今,隔壁罗定中学的学子嬉笑而过,时时有客从远方探寻文韵,古老与现代在此交织成诗。
百年学宫与罗定中学比邻而立,古典与现代交融。
撰文/设计/视频:南方+记者 崔洪铭
图源:南方拍客、罗定融媒、小红书、另有部分图片为AI辅助生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