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期间,茂名市创新推出“思政课+红色研学+缅怀英烈”三维育人模式,通过开展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搬”进红色教育基地与文化活动中,动员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英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筑牢青少年信仰根基,以沉浸式体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茂名市教育局组织桥北小学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
红色教育基地变身“实景课堂”,思政教育更加鲜活
以红色教育基地为课堂,推动思政教育“实景化”。茂名市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将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地标转化为思政教学现场。清明期间,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40.2万名学生奔赴烈士陵园,开展了6700多场次祭扫活动。
茂名市委宣传部、田家炳中学清明祭英烈活动。
茂名市教育局组织桥北小学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
如桥北小学组织少先队员来到茂南抗日英烈事迹展馆,开展了一场庄严肃穆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祭扫活动。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们整齐列队于烈士纪念碑前,齐唱队歌,朗诵革命烈士遗诗和遗书,并参观茂南抗日英烈事迹展馆。华英学校则通过祭扫仪式、担任“红色宣讲员”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主动深入了解革命历史,让学生们对革命精神有更直观的认识。
茂名市茂南区文明办组织金塘镇白土小学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
茂名各学校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将思政课桌“搬”到红色教育基地,打造行走的、有“知”有“味”的思政课堂,这种“实地实景实感”的教学方式,让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更鲜活。
挖掘本土文化,构建“沉浸式”育人链条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茂名市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以“好心精神”为纽带,开展互动体验式教学。
茂南区山阁镇中心小学到朱也赤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
活动期间,2.3万名师生走进朱也赤烈士纪念馆、电白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滨海严家祠等红色阵地,参观英烈事迹展。革命老战士和“五老”党员干部现场讲述朱也赤、李卡、邵贞昌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并通过问答竞赛、诗歌朗诵等284场活动,引导学生传承英烈精神。
茂名市滨海新区电城镇第三小学到严家祠革命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
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中心小学到朱也赤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
茂名市省实茂名学校高中部“行走的思政课”(柏桥讲堂研学)。
以田家炳中学为例,学校邀请参战老兵黄金振分享战场经历,上好“思政第一课”。同时,组织学生们走进疍家墟、橘红博物馆、柏桥讲堂等地,学习荔枝、龙眼和三华李的农业种植科普知识,观看木偶戏、跳花棚等本土传统非遗文化。让学生们感受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给家乡带来的发展成果,主动了解、学习、宣传家乡文化,弘扬“好心茂名”精神。
多部门协同联动,拓展“大思政”育人格局
清明时节,茂名市多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进校园活动。以校内外联动为载体,拓展“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
茂名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方兴小学开展“致敬高凉丰碑·弘扬英烈精神”茂名市2025年英烈故事暨老兵宣讲进校园活动。
团茂名市委携手市青少年宫,启动“一纸风筝寄哀思 红色基因永传承”活动。活动现场,学生们积极参与风筝制作,在风筝上书写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
团茂名市委联合市青少年宫组织开展“一纸风筝寄哀思 红色基因永传承”进校园活动。
茂名市教育局和茂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致敬高凉丰碑·弘扬英烈精神”活动。活动邀请老兵走进校园,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让英烈事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此外,两部门还搭建了线上线下祭扫平台,推动“云献花”“学英烈事迹”等活动广泛开展,让缅怀先烈成为全民行动。
茂名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方兴小学开展“致敬高凉丰碑·弘扬英烈精神”茂名市2025年英烈故事暨老兵宣讲进校园活动。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茂名市成功将思政教育融入清明节的各项活动中,不仅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了爱国情怀,也为全社会营造了崇尚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风尚。
撰文:周梁 通讯员 梁爽
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