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阳光洒满三水区海特丰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特丰水产”)的养殖场,近2万斤鳜鱼欢腾出塘,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盛景。这里出塘的鳜鱼,在上市前一周已经送鱼样到三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经检测无药物残留,海特丰水产依据检测报告获得了承诺达标合格证,这批鳜鱼可以顺利上市销售。
三水作为“中国鳜鱼之乡”,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海特丰水产通过开展绿色无抗鳜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给出了有力答案。通过制定鳜鱼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标准,不仅推动自身养殖效益提升,更为三水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
海特丰水产自有100亩鱼塘,凭借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淡水鱼产业创新团队副首席(兼营养需求与饲料高效利用岗位)甘炼博士团队的深度合作,成功解锁绿色无抗鳜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密码。如今,这里产出的鳜鱼,不仅生长势头迅猛,品质更是上乘,口感绝佳,深受消费者青睐。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三水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三水“饲料鳜”养殖面积超过10000亩,在国内“饲料鳜”养殖面积和产量方面均位居区(县)之首。
科技赋能,守护优质水环境
海特丰水产创始人陈启创指出,水、种、饵是养好鳜鱼的三大核心要素。公司的鳜鱼种苗来自于三水区内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为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水质调控方面,海特丰水产与华南农业大学甘炼博士团队紧密配合,为养殖水质安全系上了“保险带”。
基于“养鱼先养水”的理念,华南农业大学团队自主研发智能化水产养殖专用监测设备,对池塘养殖水体的水温、pH、溶氧量、氨氮、亚盐、总碱度、钙、镁、磷、钾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精准监测,已建立华南地区主要养殖品种水质数据库和预测预警模型,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直接指导鳜鱼养殖全程水质调控工作;团队同时研发养殖池塘原位水质处理技术,利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优化碳氮比培养本土益生菌和藻类调控等关键技术来调节水质,优化水体微生态结构,高效降解有害物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为绿色无抗鳜鱼创造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三水近年来着力构建以种业研发和生态健康养殖为特色优势的佛山市三水区渔业产业园。园内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鲈鳜种质资源库和全省唯一的鲈鳜遗传育种中心,构建起国内水产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活体基因库。
三水每年产出的鳜鱼苗、加州鲈苗占广东全省总量的45%、全国的30%以上,向全国提供的良种覆盖养殖面积超100万亩。这些优质种苗不仅为包括海特丰水产在内的众多养殖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从源头上为在优质水环境下养殖健康鳜鱼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巩固了三水在水产养殖领域的领先地位。
传承创新,中医药助力绿色养殖
在鳜鱼常见病害防治领域,海特丰水产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每十天进行一次病毒检测,同时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经过对多种中药材的筛选与配伍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安全、高效、无残留的中药防治产品和方案。
针对鳜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与海特丰联合开展三黄、五倍子、乳酸菌等调控鳜鱼肠道和肝脏健康、采用青蒿等中草药驱寄生虫等技术,显著提高鳜鱼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极大地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切实保障了鳜鱼产品的品质安全。
相比传统养殖模式,海特丰水产的绿色养殖模式在病害防治上另辟蹊径,主要依靠大数据开展水质监测与调节,通过数据反馈实现精准细致管理,采用预防重于治疗理念开展养殖,与教科书上“八字精养法”相得益彰。
海特丰水产将继续依托广东省淡水鱼产业创新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法,在绿色无抗鳜鱼养殖的苗种驯化、水质优化、常见病害防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技术协作。陈启创说:“借助我们这一系列绿色标准化和数字化养殖体系,目前种苗驯化率已成功突破70%”。据了解,海特丰水产计划今年继续与甘炼博士团队携手,选取两口鱼塘,全力推进降本增效养殖模式落地,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三水鳜鱼总产量约占全国饲料鳜的50%,“饲料鳜”养殖面积超10000亩,持续稳坐国内“饲料鳜”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区(县)的宝座,有力推动了全国淡水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望未来,三水将继续依托“中国鳜鱼之乡”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产业优势与技术积累,不断优化绿色无抗鳜鱼养殖技术体系,拓展养殖规模与市场份额。同时,借助渔业产业园的平台优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培育更多优质水产种苗,提升三水渔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